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榆林全面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本报记者 白潇
近年来,榆林市持续强化质量安全追溯、打造示范基地样板、制定推行绿色标准,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实时化、智能化上取得了长足进步,实现了省、市、县三级监管平台的无缝衔接和互联互通,在加速农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全面助力农民脱贫增收的同时,切实为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筑起坚实屏障。
全国首家试点——
“领跑”质量安全追溯
据了解,近年来,榆林市抢抓国家政策机遇,持续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2018年成为全国唯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技术体系试点市,榆阳、神木、靖边、米脂也同时成为全省仅有的四个试点县(市、区);榆林市追溯企业达到230家,其中,189家企业应用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使用数量达到64.5万枚,可追溯产品种类达7大类26种,位居全省首位。
在此基础上,今年榆林市还严格落实质量安全追溯激励挂钩政策,将榆林市7703个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纳入追溯信用体系管理,深入推进信用承诺、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和质量追溯“二维码”全覆盖;实行分级追溯,对市级以上有包装农产品的规模以上新型经营主体实行一级追溯,县级以上有包装农产品的新型经营主体实行二级追溯,其他经营主体实行三级追溯;拟定农产品基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实现经营主体名称、产品生产日期、产品种类、生产记录、检测数据等生产内容可信息化追溯。预计在今年年底前,榆林市将实现对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及产品的质量追溯、信用监管全面覆盖,追溯企业包装产品“二维码”等追溯标识加贴率达100%。
此外,榆林市还按季度对蔬菜、水果、畜禽产品、农业投入品等开展质量安全监测,除完成省级定量监测任务外,还要求县级全年定性抽检农产品样品数量不少于8000个、乡镇监管机构全年定性检测农产品样品数量不少于5000个,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0%落实产品自检制度。
紧盯“绿色”标准——
全链条标准体系不断健全
按照“绿色”要求,围绕“3+X”特色产业和4个百亿级产业,榆林市还重点从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食品添加剂、污染物、农兽药残留等方面,着力健全涉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分级、包装储存等环节的全链条标准体系。
去年以来,榆林市陆续制定出台了《榆林山地苹果技术规程标准综合体》等15项技术规程、《辣椒生产技术规程》《马铃薯栽培技术规程》2项地方标准、《鲜食葡萄栽培技术规程》《酿酒葡萄栽培技术规程》2项技术规程;各县市区围绕当地优势特色农产品,因地制宜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并深入推广宣传,用简明实用、易于操作的形式和方法,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和小农户按标生产,不断扩大各项标准的应用覆盖面,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全面提高农业效益;“三品一标”产品总数达480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50个,绿色食品认证38个,有机产品认证56个,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36个,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认证12个,认证产品种植面积达551.807万亩,占播种面积的75.38%。
今年以来,榆林市又组织开展了山地苹果、马铃薯、谷子、辣椒、胡萝卜、黄芪等6个标准综合体建设,并以此为基础打造了15个主业突出、规模适度、技术先进、设施配套、效益显著的绿色农产品标准化集成基地。
打造示范样板——
提升农产品安全整体水平
近年来,榆林市还通过政策支持、项目倾斜,用心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样板,引领提升榆林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
其中,2018年神木市、靖边县、定边县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实现榆林市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零”的突破,绥德、子洲两县成为全省仅有的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52家企业获得了全国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试点生产经营主体,占全省总量的57.1%,全国占比超过十分之一。此外,榆林市还建成了43个市级监管示范基地和46个省、市级标准化监管站,位居全省前列。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今年,榆林市还一直致力于支持定边县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及榆阳区、绥德县、米脂县、子洲县、佳县等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工作;积极打造定边县白泥井镇、靖边县宁条梁镇、榆阳区鱼河镇、神木市栏杆堡镇和高家堡镇5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乡镇,并新建20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示范基地。
新闻推荐
《环卫工人为工友张殿虎献爱心》后续:2366名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伸出援手向“榆林好人”张殿虎捐款7.45万余元
榆阳区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看望安抚张殿虎(中)。本报记者郝彦丰摄影报道第五届“榆林好人”张殿虎为抢救被电击伤的儿子陷入困...
靖边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靖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