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科技群英传 我的工作就是让农民增产增收 记榆林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刘肖

陕西科技报 2019-07-23 09:35 大字

戴着草帽挽着袖子,站在田间地头的刘肖,是很多人对他最深的印象。1990年,他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化系毕业后被分配到榆林市土肥站工作,一干就是28年。当初的小小农技员,现在的土肥站站长,通过不断钻研土、肥、水新技术,他已成了陕西省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专家组专家、榆林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导组组长、榆林市劳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情系土肥水

黄土高原地类农作物科学施肥是大事。刘肖一直从事土、肥、水技术试验研究、农技推广、土肥化验室建设和化验员培训,同时指导榆林市测土配方施肥、旱作农业科技项目、水肥一体化项目。他从不敢放松对自己的专业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工作的每个阶段都和农村、农民、农业紧密相关,都和农民增收紧密相关。

2001年以前,他主持和参与完成了榆林市“粮油果集体承包”“地膜小麦”“地膜玉米”“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种草养羊示范村建设”“中药材优质种苗繁育及绿色生产基地建设”等多个农业项目,发展当地农业经济效益显著。

2006年,他参与到全国小杂粮高产创建活动中,指导建设了小杂粮高产示范园、小杂粮高产创建示范样板,推广普及了小杂粮高产集成技术,使示范区小杂粮平均单产提高了36%以上,累计创造了谷子、糜子、豆类、荞麦等8大类作物、19项次全国高产纪录。记得创造这些记录后,全国小宗粮豆专家组曾评价说,榆林建设的小杂粮示范园以及创高产示范田,是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是对农民、技术人员最现实、最直接的科技教育和展示平台,开创了全国小杂粮高产创建活动的先河,对全国小杂粮生产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和推广价值,整体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

近年来,他带领技术人员,在改善榆林土地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上做了大量工作。《榆林市百万亩旱作节水农业综合技术示范推广》项目,《陕北高寒风沙滩区地膜马铃薯复种大白菜技术推广》项目,《1GXLZNB旋耕系列穴播机》项目,《榆林市春玉米高产高效施肥技术集成与推广》项目,《黄土高原主要农作物高产高效施肥技术研究与集成》项目,都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增产增收。在他的指导下,榆林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450万亩,提高化肥利用率6.5个百分点,亩节本增效35.5元,共计减少氮肥用量折合尿素2.175万吨,节约标准煤2.52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7万吨,为发展低碳农业做出了积极贡献。至2017年,他推广的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技术占榆林市旱作玉米面积的75%,增加产值2.47亿元。

◆耕耘桑梓地

在采访中,刘肖说:“田间地头才是农业科技人员最好的实验室”。因此,他从不满足于简单的数据和报表,经常深入农村,长期蹲守乡间田野,足迹遍布全市的山山水水。在与农民一起劳作中发现问题、开拓思路,在反复的试验对比中寻找最优的方法和技术,在积极的推广普及中让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有效地推广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实现了良种良法的配套,农机农艺的结合,为榆林三农工作及建设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做出显著贡献。

2014年,刘肖带着课题组在靖边县海则滩镇海则滩村搞玉米膜下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52亩整块地一眼机井,天旱时种植户白天晚上轮流灌水。经过多次协商,马东平等11个种植户抱着怀疑的态度最终同意,按照示范要求,统一覆膜铺带播种、统一灌水、统一施肥。当时,榆林及周边地区还没有现成的覆膜铺带(滴灌带)播种的一体机,滴灌配件经销商也缺少完整配件。在刘肖的带领下,课题组每天都加班加点解决难题,很多设备都是手动完成组装使用。设备问题解决了,施肥又成了大问题。根据玉米的生长特性,刘肖查阅了大量技术资料,制定了少量多次的施肥方案,加装了一个2方的容肥桶(把一个罐区的氮肥或钾肥一次溶解)和一个自吸泵,精准的把肥料施到玉米根部。技术方案一出来,农户就感到了便捷。这项技术最后被种植户亲切地称为“精准的傻瓜技术”。当年9月28日测产,52亩示范田平均亩产1211.3kg,较当地大水漫灌种植亩增产玉米230.7kg,亩增值369.1元,追肥费用减少76.75元,亩节水216方,省工2-3个劳动力,种植户们才放了心!

这些年为了示范、推广玉米、马铃薯水肥一体化技术,刘肖放弃休息时间,在示范田块研究制定灌水、施肥制度。他制定的“深松改土、轮作倒茬、增施有机肥、减氮稳磷补钾配微”耕地质量提升耕作制度,成为指导榆林市培肥地力的总指导意见。他首次建立了榆林市土壤信息数据库,首次确立了榆林春玉米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制定了春玉米施肥技术指标体系,集成创新了9个春玉米施肥与栽培技术规程,制定了施肥技术方案27个。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刘肖除了在专业上认真较真,培养更多的农业技术人员、基层农业干部、涉农专业学生和懂技术的农民,让更多的人传播农业技术、服务社会大众,一直是刘肖的梦想。从1995年开始,他累计举办各类技术培训会(班)130场次,培训基层干部、农技人员和农民1.5万多人次,举办土肥化验员培训班7期,培训合格化验员62人。

他热爱榆林这片土地,也深深爱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他和这片土地上的人都在默默耕耘,默默守候,因为他们相信,每一分汗水都有收获,每一分土地都能收获。

(本报记者 冯胜山)

新闻推荐

陕西榆林榆阳区点连素村:探索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

今年年初,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补浪河乡党委决定在全乡挑选试点,积极探索建立现代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体系,全面提升农业社会化、...

靖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靖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