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为了下一代更好地成长” 记陕西省第五届道德模范曹凯
●曹凯向记者介绍毛主席生平事迹
本报记者 彭琛
第一次见到曹凯老先生,是在他的家里。90岁高龄的他依然坚持每天早晨七点起床,天气好的时候,会在小区的院子里和邻居下下象棋,但是更多的时候,他都是在书房里看书写字。一摞摞宣讲手册是他宣讲延安精神的范本,离休后28年如一日地奔走在宣讲的第一线,从热血报国的抗战老兵,到家国己任的宣传员,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使命。
重走革命路,收集抗战事
“韶山去了三次、北京去了五次、南昌去了三次……我的宣讲材料都是我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曹老的身影不仅踏遍了陕北各县区,而且跨越了多个省市,行程超过了数万里。
记得有一次在榆林市靖边县收集刘志丹解放靖边的故事时,当地村民让他讲薛仁贵征东的故事作为交换,曹老爽快地答应了,谁知道故事讲得太精彩,曹老讲了整整一夜,第二天还被留下来让他继续讲征西的故事,就这样曹老收集到了许多散落在民间的抗战故事。
初见成效后,曹老与中央军事电视台记者和延安军分区政治部的两名同志一起商量,决定结伴重走“毛主席转战陕北”的路线。“在毛界山烈士墓前,当时天空突然下起了暴雨,我的衣服都被雨淋透了,但是当时还有50多名师生要听我给他们讲羊马河战斗的故事,于是在暴雨中我给学生作了一个多小时的演讲。第二天虽然感冒了,但是我知道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曹老说,“凡是毛主席走过的地方,不论路有多远、多难走,我都要亲自到现场去看、去感受。”
未收一分钱,骑坏两辆车
从1989年第一次站在安塞县中学的操场上,讲胡宗南游击队打击敌方运输队的故事,到1991年从安塞县老干局离休,曹老的宣讲足迹涉及14个公社、81所中小学。
在沿河湾公社东南拐沟的白家沟小学作完宣讲后,在返回的路上,由于山路碎石较多,一不小心被石子绊倒后,曹老从3米高的悬崖上摔了下去,他坐在地上缓了一会后,忍着剧痛继续赶往沿河湾公社中心小学,没想到宣讲一直持续到晚上六点,结束后曹老才记起自己中午饭也没有吃,于是在沿河湾公社的灶上,曹老让社员热了一点早上剩下的小米饭,这是曹老这一天的第一顿饭。
第二天一大早,曹老来不及休息,又骑着自行车走了四十里山路,来到招安公社的周屯小学作完宣讲后,在赶往砖窑湾中心小学的路上,恰逢集市遇见姑表闫喜兰。在得知曹老不辞辛劳义务作宣讲时,姑表劝他回去享受晚年生活,但是被曹老一口拒绝了。曹老说:“我宣讲延安精神,是为了下一代更加健康地成长、成才,这点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在曹老两年多跋山涉水式的“上门宣讲”中,他从未收过一分钱,反而自费买了两辆自行车,在他离休时,第二辆代步工具也光荣“下岗”了。
窑洞变展馆,宣讲不停歇
在曹老家对面的半山腰上,有一处由五孔旧窑洞改建而成的楼板房,院子里种了一些时令蔬菜,这就是曹老的延安精神教育基地。从开始筹备到2014年年底建成,曹老先后召开了三次家庭会议,子女们也纷纷响应主动捐款,最后耗资150余万元的家庭党员活动室和家风馆呈现在广大市民眼前,从此这里成为了曹老第二个宣讲舞台。
从2015年展馆开始免费对外开放以来,先后接待来此参观的学员共14万余人次,曹老亲自当起了讲解员,从一楼的家风展馆到二楼的党员活动室,曹老把每一个伟人故事都烂熟于心,从毛主席转战陕北到的周恩来总理的特色外交,曹老都如数家珍。来到第三展室介绍朱德事迹时,曹老激动地告诉记者,眼前的这幅朱德雕塑照片,是他当时参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时,用自己的相机拍下的,这张照片也是被他带回到延安的。
对于曹老而言,延安精神从来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或是几句口号,它是经过战火锻造、时间洗礼、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拥护后,流传至今的革命风骨,这种精神不仅深深地影响着这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也鞭策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奋勇前进。
新闻推荐
崔旭伦无定河这条古老的河流,起源于陕北白于山区的长城乡,流经了吴起、定边、靖边、横山、米脂、绥德、清涧七个县,总长为49...
靖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靖边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