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榆林 “慈安井” 回忆录

各界导报 2017-01-10 00:00 大字

 □ 刘振华陕西缺水,陕北更缺水。生活在陕北大漠中的三边人在翘盼着生命之水。三边,地处白于山区,毛乌素沙漠南缘。三边是靖边、定边两县及安边镇的合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三边人民经过几十年的整治工作,使三边成了重要的产粮区和畜牧业区。特别是油田、气田的开发,使三边成了西部重要的能源基地,三边大部分人富起来了。但是,由于历史、自然和地理的原因,干旱地区缺水现象严重,贫困村落和人家仍数量可观。干涸的诉说面对地下无水或水太深无法打井、提取,水源奇缺或水质太差不能利用,三边人创造了用打水窖集雨水的办法来解决基本生活用水。一户人家打一口或两口马槽型或圆底型水窖将红粘土锤在水窖的表面上加固和防渗。院落和水窖附近的场地为自然集水场,遇到下大雨,雨水就顺着场地流进水窖。冬天收集雪水放入水窖。流入水窖的尘土、垃圾,牲畜、家禽粪便、柴草等污染,水窖的淤积、渗漏和坍塌,比起十年九旱,都不是主要问题了。夏天少雨、冬天雪少,水窖的蓄水无法保证人们的生活需要。群众不得不起早摸黑往返二三十里买水,每桶水价有时高达多元。无钱买水的群众,只能饮用当地的苦咸水、高氟水,使这里成了氟骨症严重发病区。因为水荒的原因,一些乡镇机关和学校不得不放假、停课。旱情严重时晒死庄稼、渴死牲畜。农户家干渴的大牲畜和羊子一旦看见来了送水车往水窖里泄水时,发疯似地跑向水窖。空中飞的鸟雀不顾死活地落在水罐车上企图争一滴水。饮水如此困难,用水谁敢浪费。节约用水成了每家每户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不知从何时起,他们就创造了“一条龙"用水法。淘米的水用来洗菜,洗菜的水用来洗锅、刷碗,洗锅刷碗的水再用给牲畜。人们很少洗脸,有时为了应付一些礼节性的场面,全家人合用一碗水清洗。为了节约用水,一些家户几天洗一次碗,吃完饭,大家都用舌头把碗舔干净,小孩们不会添,碗没添净,反倒糊脏了自己的脑门。孩子们上学时,噙一口水在脸上抹一把。学校老师看见孩子们的脸太脏,让孩子们站成一行,给他们每人脸上喷一口水,让他们把脸擦一擦。女人们遇到伤心事痛哭,不用汗巾擦泪,反而用手一把一把地把泪水抹在脸上,哭完后的脸上明亮了许多。这里流传的说法是,哭一次鼻子,洗一次脸。每逢下大雨,全家倾巢出动。他们一边看着水往窖里流,一边将家里的凡能盛水的器具都搬到院子里接水。小伙子们半裸,小孩子们全裸,在大雨中享受着人间最美的淋浴。缺水、贫穷、愚昧是连在一起的。当时,一些村民向“龙王爷"求雨,每逢大旱,便从“龙王庙"把“龙王爷"的牌位子请回家,固定在桌子上,用桌子和柳梢编成一个篓子,4个人抬上篓子没有方向地漫山遍野乱跑。一边跑,一边唱“天旱了,火着了、庄稼苗苗晒死了,龙王老爷呦"。“天旱了,火着了,寡妇娃娃没人养活了,龙王老爷呦……"那唱的声调多么凄凉,多么悲怆!水——来之不易政府想方设法采取移民、“甘露工程"、组织水灌车队给缺水村送水等措施缓解贫困地区用水困难。省慈善协会以及榆林市慈善协会成立后,时任省慈善协会会长徐山林,在任陕西省常务副省长期间多次到陕北检查工作,对陕北缺水,特别是对三边缺水的情况悬挂在心。曾任榆林地区行署常务副专员、政协工委主任的赵兴国,离休后任榆林市慈善协会会长,因为早年曾在靖边县当过十几年县委书记,对榆林缺水地区的苦难更是了然于心。年6月榆林市慈善协会成立,协会开展工作的第一步就指向了定边县的缺水山区。赵兴国和副会长张凤杰、刘秀珍赴省慈善协会,向徐山林汇报了解决定边县贫困山区人畜饮水困难的意见,请求省慈善协会给予资助。榆林市慈协的行动计划与省慈协的“南桥北水"思路一致,徐山林当即表态资助元,在定边县打口试点“慈安井"。从此,由省、市慈善协会筹资的“甘露工程"正式拉开序幕。刚起步的榆林市慈善协会得到省慈善协会的大力支持。赵兴国会长带领协会和相关人员奔赴定边落实试点。经和定边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同志研究,决定在定边白湾子镇雷兴庄村搞试点。镇政府抓住了这个机遇。他们全身心地投入试点工作,认真规划、精心设计,为群众办实事。“慈安井"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打水窖,本着容易蓄水、利用方便、干净卫生、不易淤积的原则,对试点井合理布局、合适定位。每口井的容积不低于立方米,用水泥砂浆防渗,井盖齐全。同时,要在井位附近建造一盘不少于平方米的混凝土硬化积水场和一个沉沙池。口慈安井,选择户贫困户,统一规格、逐个编号,每口井补助元材料费,不足部分群众自筹。经过近3个月的施工,口示范井和盘积水场修建成功。雷兴庄的“慈安井"顺利通过省、市慈善协会的验收,为榆林地区大面积推广“慈安井"提供了经验。“生命之水"改变贫困命运年伊始,榆林市慈善协会向省慈善协会送上一份《关于榆林地区年至年慈安饮水工程实施规划的报告》。详述了榆林地区白于山区和黄河沿岸土石山区严重缺水的情况,作出具体的实施规划,请求省慈善协会的帮助。定边县白湾子镇雷兴庄村试点的成功使徐山林对解决“北水"问题充满信心,很快筹集万元资助定边打井,榆林市慈善协会具体组织实施。赵兴国再度带领团队到定边县的纪畔、白湾子、王盘山等乡镇深入考察。当时的定边县委书记郑宏有、县长王志周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就工程实施区域、规范要求、具体措施、组织领导等问题与赵兴国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讨论。王志周主持召开工程动员会,与承建工程的乡镇主要领导签订责任书,定任务、定要求,逐乡逐村落实打井贫困户、井位、井的结构和容量,落实包户、包井责任人。定边县纪畔、白湾子、樊学、王盘山四个乡镇户特困户优先享受水窖工程,每口水窖补助元。年春季,四个乡镇同时动工。男女老少一齐上手,人工挖井。当时的省慈善协会副会长肖华,常务理事霍世仁、高英杰带检查组到定边检查指导。榆林市慈善协会顾问白虎城、曹钦如,秘书长高振年和技术干部纪兆万多次到现场巡回检查。3个月后,口“慈安井"和配套的积水场顺利完工。7月份,一场喜雨,收满了各家各户的水窖。这些水够他们用一年了。有户人家利用井位地势高的条件,把水用管道引到家里,吃上了自来水。与此同时,赵兴国又多方筹资,给定边城关镇的蔡马场和曹原则两个村建成了多亩固定和半固定喷灌示范田。当年实施,当年见效。节水、省劳、增产的经验,在全市农业现场会上被肯定。年,榆林市慈善协会又筹资6万元,为白湾子镇中学和中心小学,打了两个全封闭钢筋混凝土的立方米蓄水池,解决了两校师生上千人的饮水问题。省慈善协会根据榆林市慈善协会的规划要求,于年筹资万元,用同样的办法,给靖边县的五个乡镇打“慈安井"口,解决1万人的饮水问题。刚起步的慈善组织旗开得胜,定边、靖边贫困地区2万人的生命之水得以解决。榆林市的白于山区和黄河沿岸的土石山区仍有不少缺水、用水问题,政府加大力度实施“甘露工程",但仍需要社会力量的协助。榆林市慈善协会的“慈安井"项目,在榆林慈善工作的历程上留下了卓越功勋,为贫困地区的人民献上了“生命之水"。(刘振华:榆林市慈善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新闻推荐

靖边县东坑镇 小农户咋赢大市场

靖边县鸿丰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闫志奇介绍胡萝卜生产情况。本报讯(记者鱼玉军)地方产业发展起来后,个体农民怎样迎合大市场?记者在9月11日至12日两天的采访中,深感靖边县东坑镇的许多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

靖边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靖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