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靖边“十一五”农业大发展特色基地成果丰硕

榆林日报 2010-12-07 12:55 大字

本报通讯员刘名山报道 “十一五”期间,靖边县打基础、兴产业、谋突破、求跨越,加大农业投入力度,调整农业结构,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农牧业生产成果丰硕。

与“十五”末比较,农村经济总收入达268261万元,增加181908.7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78304万元,增加114924万元;农业增加值达100016万元,增加65816万元;粮食总产量24.675万吨,增加8.775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755元,年人均增加4913元,年均递增29.7%。

“十一五”末,该县建成15万亩蔬菜、165万只羊子、42万头生猪、50.6万亩马铃薯、45.4万亩玉米、16.6万亩小杂粮六大生产基地。2007年以来,马铃薯、玉米、小杂粮等特色产业连续几年高产,高海则百亩布尔班克专用薯平均亩产达到4768.5公斤,尤其是60亩最高亩产达到5136公斤,千亩布尔班克专用薯平均亩产达5037公斤,东坑3万亩夏马铃薯平均亩产达3810公斤,东坑黄家峁村百亩玉米平均亩产达到1234.3公斤,庙畔村千亩玉米平均亩产达到1048.3公斤,靖边甜荞、苦荞、糜子、高粱试点产量平均亩产分别达164.6公斤、257.8公斤、228.2公斤、567.3公斤,黄芥平均亩产100.4公斤,3年连续创3类农作物12项全国单产纪录。

产业化建设初具规模

“十一五”期间,靖边县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生产逐步实现规模化、产业化、信息化、标准化,农业

产业化体系已具雏形。目前,全县登记注册了153个专业合作社;认定省级龙头企业3个,市级龙头企业6个;建立了1个县级、22个乡级、200个村级农业信息服务站,打造了“统万牌”马铃薯、“万丰泉牌”辣椒、“荣升牌”黄芥油、“芦源牌”和“陕北华兴牌”羊肉五大品牌,“陕北华兴牌”羊肉已成为全省著名商标。全县认定无公害生产基地15万亩,席麻湾马铃薯已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东坑镇16万亩玉米和马铃薯、红墩界镇5000亩辣椒、田源集团的荞麦淀粉已通过有机食品认证,靖边马铃薯获得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品登记保护。

“十一五”期间,该县获省、市农业科技成果5项,累计引进新技术67项、新品种2640多个,推广农作物新品种38个,推广面积达90万亩,75%的农作物实现良种化。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三北防护林、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治理等重点工程,造林26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9万亩,飞播造林7万亩,完成“三个一百”工程暨全民义务植树290万株,人工种草105万亩,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5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提高到

37.34%。建成各类淤地坝106座,解决了11.22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新增灌溉面积9.5万亩,发展节水灌溉4.1万亩,新修“三田”13.5万亩,高标准开发涧地及改造中低产田2万亩,建成沼气池10550座,改善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条件。

新闻推荐

8万贫困人口摘掉“穷帽子”

本报通讯员樊悦报道靖边县近年来积极整合资源,形成“大扶贫”“大农综”的格局,走出一条有效的扶贫开发之路。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有7.97万贫困人口摘掉“穷帽子”,贫困人口由2001年的9.7万减少到目前...

靖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靖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