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腾飞绿色希望——榆林“十一五”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建设综述
本报记者魏丽娟 实习生刘娜
弹指一挥间,“十一五”即将过去。五年来,依靠独特的自然和社会优势,榆林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在风雨兼程中孕育了一个又一个耀眼的“光环”:全国小杂粮样板区,全国马铃薯生产第三大市,马铃薯、玉米产量等创39项全国最高纪录,羊子饲养规模稳居全省第一……
回眸“十一五”,市委、市政府立足市情,提出“矿产资源强市、特色农业富民”的发展理念,把建设现代特色农业基地作为发展榆林农业的切入点、主抓手,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导,将特色农业和能源化工基地建设齐抓共管、协同发展,不断刷新成绩,创造奇迹。
奇迹:特色农业大显身手
一座座大棚排列得整整齐齐,
大棚里新品种蔬菜挂满枝头,韩国的红萝卜、瑞士的七彩椒个个争着往上蹿,果实肥厚的“绿色蔬菜”让人垂涎欲滴……走在靖边东坑镇的田间地头,人们很容易忘记正身处沙漠边缘。
五年来,榆林立足全省,深入挖掘农业自然资源优势、品种资源优势和主栽作物的生产潜力优势,发现和挖掘出5项自然资源和18项特色产业居全省第一。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占全省66%;小杂粮面积、品种资源、加工企业、出口创汇均居全省第一;春玉米平均产量高于全省水平,地膜玉米面积全省第一;反季节露地蔬菜和设施蔬菜的高品质、无公害优势突出;杂交玉米制种面积占全省88%。
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榆林把现
代特色农业基地建设纳入“两基地一中心”的建设目标,提出全面实施“5695”工程。在发展过程中,榆林市开展了五大类农作物高产创建活动,创建面积达36万亩,创造全国高产纪录39项,榆林农业地位空前提高,成为农业部向国庆60周年献礼成果之一。
截至目前,榆林市已建成170万亩玉米、155万亩红枣、320万亩小杂粮、280万亩马铃薯、33万亩大漠蔬菜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羊子饲养规模达795万余只,占全省羊子饲养
总量的52%,特色产品在省内外市场上的占有份额大幅上升。
欣喜:农民收入水涨船高
“以前我养30只白绒山羊,一年只能赚近万元,如今我养了100多只白绒山羊,赶上好政策,不仅草场恢复环境变好不说,一年还能收入10万多元。”靖边县黄蒿界乡五合村农民李树占对记者说。这是榆林市推行舍饲养羊,大力发展家庭农牧示范场规模养羊模式后,农民家里发生的变化。 (下转第七版)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刘河报道靖边县今年投资2286万元,实施了南部山区基础设施、基本农田、基本技能、生态环境等8个类别的建设。靖边县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大力实施“扶南”战略,制定出台了扶持南部山...
靖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靖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