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荞麦杂交种在榆林诞生专家认为该项研究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
本报记者高建华报道9月13日,由省科技厅组织、市科技局主持的科技成果鉴定会在靖边县举行。省科技厅邀请国内7名知名的育种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对榆林农校高级讲师、省管专家高立荣主持的“普通荞麦自交不亲和两系法杂交种优势利用研究”进行技术成果鉴定。专家们通过实地考察荞麦生产、试验现场,听取课题组的研究工作汇报,查阅有关资料,并经质疑、答辩、讨论,一致认为,该项目研究内容能紧扣荞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育种目标明确,技术路线合理,荞麦自交不亲和两系法实现了荞麦杂交优势利用,是荞麦科研和生产上的突破,培育出的榆荞4号荞麦杂交种,是国内培育出的第一个优质荞麦杂交种子,居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我国无荞麦杂交种的空白。
以高立荣为首的课题组,从1993年开始潜心研究培育普通荞麦优质杂交种技术,经过十多代的集团选择和单株筛选选育成了荞麦矮变系A。该系为自交不亲和,植株整齐一致,遗传基础稳定,植株高度75厘米左右,比正常植株低40厘米左右,茎秆粗壮,抗倒性强。在普通荞麦中还发现部分花序呈对生排列的植株,经连续选育,育成了自交不亲和的恢复系“恢3”。用矮变系和“恢3”杂交,育成了榆荞4号杂交种。该杂交种矮秆、抗倒、结实率高,在陕北荞麦种植区比当地对照品种增产20—30%,已于2009年通过陕西省评审鉴定。高立荣还在普通荞麦中发现了“异系先受精”的现象,研究提出了荞麦矮变系的繁育技术和配制荞麦自交不亲和系杂交种的方法。该技术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榆荞4号杂交种今年在靖边已推广种植1万亩,明年将大面积推广。
荞麦属小杂粮,有保健和药用功能,其经济价值越来越大,市场前景非常广阔。高立荣1983年就开始荞麦种植技术研究,早在五年前就研究培育出颗粒比一般荞麦大的四倍体荞麦新品种,对靖边、定边一带荞麦种植区农户提高荞麦产量、质量已作出巨大贡献。优质荞麦杂交种子榆荞4号的培育成功,不仅对提高陕北荞麦产区荞麦的产量质量、提高农民的收入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提高全国荞麦产区的产量和质量都产生重大影响。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王丹报道11月22日,榆林日报驻靖边记者站在靖边县举行挂牌成立仪式,市委常委、靖边县委书记马宏玉,市委副秘书长、榆林日报社社长贾占狮为记者站揭牌。据了解,榆林日报社驻靖边记者站的主要任...
靖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靖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