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市政协三届一次会议大会专题发言(摘要)

榆林日报 2010-07-02 13:21 大字

做大龙头企业 带动产业发展

乔海鹏

振兴轻纺工业 狠抓六项工作

李俊芳

一是创新多种化经营。推进土地使用制度的创新,将土地作为一种固定资产投入,一种股份,也可以将征用改为租用。评估土地价格,进行定期评估,农民收取利息。把给“三农”投资的部分资金直接给公司注资,公司将这笔钱拿到银行去贷款,以撬动金融及社会各方面的资金。

二是拓宽融资渠道。应逐步加大财政对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投入,不断创新金融理念,拓展质押担保方式。鼓励和支持能源企业创建入股龙头企业,引进国内外的资金、技术、人才及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建设农业产业化招商项目库,拓宽外商投资农业的领域。

三是发挥龙头企业优势。充分发挥加工型骨干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改变龙头企业多、小、散、弱的状况,组建大型龙头企业集团。建立健全农产品的高端市场准入机制,推进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品牌化,提高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逐渐摆脱传统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

四是打造骨干龙头企业。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团为核心,形成以农产品加工业为核心的农、工、科、贸为一体的新型产业基地,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环保循环为要求,以农民增收和可持续增长为目标,打造农业上市企业板块或上市企业。实行定期的监测评价制度,努力培植省级、国家级龙头企业。

五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鼓励县乡干部、农技人员、专业大户、农村经济人发起和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自办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研究开发机构,通过技术承包、技术入股、技术转让等形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六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对专业对口的科技人员要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创业环境,使他们能进得来、留得住、做得大。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和专业对口的技术人员到龙头企业工作。引导和吸引外出能人回乡创业,创办规模化经营项目。

目前,榆林市轻纺工业存在技术含量低、生产规模小、市场份额少、竞争力弱,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差,农产品加工处于小、零、散状态等问题,我对振兴和发展榆林市轻工业提出以下建议。

发展多元化产业。在政策上给予倾斜,资金、技术上给予支持,项目的引进上有所侧重。既要抓能源化工产业,又要抓传统轻纺工业;既要抓大型企业的引领,又要抓中小企业的发展;既要抓国有企业的改制,又要抓民营企业的发展。

理顺行业管理。充分利用相关政策,集中各类扶持资金,实现工业经济结构趋于合理,轻工业自身健康发展的目标。扶南资金应侧重于非能源产业的发展,招商引资也应侧重于非能源产业的引进。鼓励支持轻纺企业成立联合会、协会等行业自律组织,实现自由发展。

加快园区建设。在榆林经济开发区建设轻工业园,通过招商引资、联合重组、政策优惠等措施,创造条件,吸引各种经济成分的轻纺企业入园,把园区建设成多功能的现代化纺织工业生产基地。

实施品牌战略。把“绣鸡牌”毛线、“古城牌”毛毯、“长城牌”地毯等曾经具有宝贵财富的驰名品牌保留住,即使是破产企业,也要注入一定的商标保护专项资金,确保商标在短期内不被注销。积极寻找合作伙伴,用无形品牌调动有形资源,让老品牌展现新魅力。

启动创新研发和人才培养工程。加强与科研机构和专业院校的交流合作,研发新产品。通过配套的社会环境、政策环境、体制环境,实现科技成果产品化、产品企业化、企业市场化,进而形成产业化。

建立责任考核体系。安排轻纺工业普查活动,建立像煤、电、油、气一样的轻工业经济运行长效监测分析体系,解决轻工业运行中的问题。将重振传统工业工作纳入县区工业经济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确保轻工业振兴计划的落实。

加快方式转变 建设能源经济

崔岭

重视学前教育 完善教育体系

鱼智

以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能源化工基地为目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着力推动产业结构由资源型产业为主向资源型产业、非资源型产业协调发展转变;产品结构由资源初级开发向资源深度开发转变;发展方式由粗放型、资源开发型向集约型、循环型、低碳型转变,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当前应着力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第一,资源整合。煤炭虽然是榆林市能源经济的大头,但矿井规模和机械化采煤水平仍然很低,我们要采取配套新建一批、整合组建一批、技改扩建一批的办法,推行壁式正规开采、综合机械化开发,提高资源回采率和安全保障水平。

第二,结构调整。本着立足资源、转化资源、主业突出、多业并存的原则,构建煤电、煤化工、煤制油、煤油气盐化工四大产业链,提高煤、油、气等石化能源综合利用效益。积极依托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开发风能、太阳能、生物能为重点的新能源。大力发展与能源产业相配套的装备制造等上下游产业,逐步形成协调发展的新兴产业格局。

第三,科技创新。以创新促进能源经济发展,逐步形成育才、引才、聚才的政策优势和良好环境。加大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力度,让本土人才、外来人才在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舞台上大展鸿图。积极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投入的主体,巩固扩大与科技院校的合作,大力推广新工艺、新技术,研发新产品,使能源经济发展由“资源依赖”逐步转向“科技支撑”的轨道。

第四,环境保护。狠抓节能减排工作,坚决关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淘汰高能耗、低效益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能源消耗。探索建立环境恢复治理补偿机制,制定补偿细则、办法,明确政府和企业的责任,切实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化解企群矛盾纠纷,促进能源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近年来,榆林市学前教育发展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学前教育是教育事业最为薄弱的环节。表现在:各级政府对学前教育认识不足,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少;学前教育发展现状不均衡;城区公办优质幼儿园数量少,幼儿入园难;民办幼儿园办学条件差,管理粗放;幼教师资缺乏;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严重。为此,建议如下:

提高认识,逐步完善教育体系。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的起点,要以政府办园为示范,集体和个人办园为主体,建设一批标准化幼儿园,逐步引导、规范现有幼儿园的办学。对于为社会和政府承担重要职责的民办幼儿园,要给予一定的项目经费,使其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教育体系。

加强学前教师队伍建设,保证学前教育健康发展。要根据幼儿园规模,幼儿人数,由编制、教育部门共同落实学前教育编制数,引导初中、高中毕业生积极报考幼教专业,解决幼儿教师专业不对口,数量不足的问题。对公办幼儿园教师老化问题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对于民办幼儿园要加强教师准入管理,让部分公办教师到民办幼儿园任教,走民办公助,共同发展的路子。同时,要送教下乡,加强城乡幼儿园之间的工作交流,做到“幼儿教育活动化,幼儿活动游戏化”。

加强监督检查指导,规范学前教育。对学前教育办园行为、收费标准、保教工作、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对没有取得办园资格的要按照标准进行审批、登记注册,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不符合办园条件的,进行专项整治,限期整改,整改后达不到标准的坚决予以取缔,力争使榆林市学前教育上水平。

建立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公办幼儿园有政府的支持,办园条件好、收费低,民办幼儿园靠收保育费养园,办园条件有好有坏,收费标准普遍较高。应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广泛参与、公共财政支撑、多渠道投入相结合的学前教育发展投入机制。建立和完善对城乡困难弱势群体的扶助机制,重点支持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改革医疗体制 优化资源配置

贺加明

开发宗教资源 强化旅游产业

胡统金

近年来,榆林市医疗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了成绩,但各种利益关系盘根错节,体制机制不健全也为潜规则留下“作弊空间”,“看病难、看病贵”依然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主要表现为,基层卫生人才严重短缺;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医疗费用过快增长;政府投入不足等问题,为此我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优化资源配置,加快人才培养。推动医生多点执业试点,促进医生在社区医院和大医院之间的合理流动,从源头上解决“上端拥挤、下端闲置”的就医扭曲现象,逐步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均衡。“筑巢引凤”,创造条件,提高待遇,吸引大学生到基层工作;通过“传、帮、带”加快年轻医生的成长,改变乡镇医院人才短缺问题。县级医疗机构要加快技术型人才和临床型医学人才的培养,突出实用型人才的引进;市级医院要加强与全国知名医院的技术协作,培养拔尖人才,培育优势专科,为全市人民解决疑难重症,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安全、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二是整合卫生资源,加强社区医院建设。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地进行重新规划,有重点地进行投资建设,让投资发挥效益。加强对医院建设的监管,严格控制公立医院恶性扩张,压缩财政支出,杜绝医院低水平重复建设,提高政府投资效益。

三是严格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步伐,分步实施医药分业,切断医院、医生与药品销售之间的直接经济利益联系,建立政府财政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医保费用支付模式,建设农村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加强对医院的监管,全面规范医疗行为。切实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医药负担。

四是积极探索分级、分类就医模式。开展疾病分类治疗制度和分类报销制度。所谓的分类治疗,就是有关部门对各级医院的治疗科目、业务范围进行核定。所谓的分类报销,就是根据各级医院核定的治疗科目、业务范围确定报销比例,大幅度提高县、乡两级医院的报销比例,对超范围的外出就医,应该降低报销比例。

发展宗教文化旅游,既可通过场所绿化促进生态名市建设,又可通过弘扬宗教文化推动文化大市建设,开发宗教文化旅游产业建设经济强市。改革开放以来,榆林的宗教文化旅游已起步,但除白云山以外,其他大多以庙会文化活动为主,大众化的宗教文化旅游尚未形成。根据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发展战略,就榆林市宗教文化旅游开发提出以下建议。

充分挖掘整理多元化的特色宗教文化资源,做到政府和民间投资相结合,对内激活,对外吸引,开发好区内区外两个市场;处理好挖掘抢救与整理开发、恢复重建与乱修滥建、弘扬文化与破除迷信三个关系;根据旅游开发的要求,开发好宗教旅游、宗教观光旅游、宗教文化旅游和特色旅游纪念品等产品。

采取多种形式的开发方式,开展朝觐为主题的宗教旅游。采取政府与民间相结合的方式,依托大的宗教场所举办宗教文化展览,展示不同的宗教文化;通过参与具体的宗教活动来领略宗教的无穷魅力;把宗教旅游与民俗文化欣赏、休闲度假等结合起来,像参与传统庙会一样,各享其乐,各得其所。

打造一批宗教文化旅游节。选择白云山道观“四月八”,打造祖始文化节;选择关公圣诞日,打造“关公文化节”;选择老百姓求财正月初八,打造祈福顺运节;选择镇川黑龙潭“六月十三”庙会,打造龙文化节;选择横山永兴寺“一榆掩一观”的古榆树,打造“榆钱”文化节;选择定边清真寺的古尔邦节,打造伊斯兰文化节等等。

建设一批有特色的宗教旅游场所。利用白云山保留完好的宗教建筑设施和较为完整的道舞道乐、放赦、祈福等道教仪规,修建关公文化展览馆,集中展示关公文化资源,打造宗教文化旅游样板。选择佳县香炉寺、神木西津寺,利用其独特的山水风情,收集民间各种传说、故事,寄情于物,富情于景。依托其绿化美化和现有的书画院、碑林、棋牌室、秧歌队等,打造宗教文化社区旅游的样板。选择佳县白云山和榆林城区基督堂、靖边县城河东天主教堂,分别利用“四月八”传统庙会和平安夜、圣诞节系列活动,打造节庆表演游的样板。

加强扶南工作 解决南北失衡

柴自军

合理流转土地 实现效益多赢

常庆武

扶持南部县发展,是市委、市政府解决南北失衡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目前扶南工作存在诸如方式单一、扶南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此,我建议:

制定南部县域发展战略。统筹富民产业和强县项目的双向作用,加快农业产业化和县域工业化、城镇化步伐。不断发展盐化工业,推进精、深产品开发。在有条件的地方,将部分土地规划为盐田,转变土地用途提高效益。

加大资金投入。从2010年起将市财政安排的扶南资金总额提高到3亿元以上,以此为基础,每年在上年市财政增收中拿出1%逐年追加。市、县财政共同筹集的扶南资金,统一归市扶南办作为年度预算资金计划安排。

加快产业优化升级。鼓励创新和整合科技资源,推进产学研合作。抓住诸如红枣产业生产效益差、苹果种植技术落后、养殖业缺乏科技含量等问题,创建以行业为依托的科技中心和以地区为依托的科技服务中心。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放宽在矿产资源开发中的诸多限制,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设施引进等。

支持南部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榆林至清涧的高速公路、沿黄公路及其他骨干道路。加强水利基础实施建设和城镇供水工程建设。

构建扶南综合政策体系。加快富民产业发展和强县项目建设,强化行政领导责任等方面的配套政策。采取资源配置、财政扶持、金融创新、税收优惠、组织保证等手段,推动扶南目标的实现。

创新资金管理方式。市扶南办只对各县发展思路和投资方向进行审定,把资金切块下拨到县,项目决定权交给县政府。项目完成后由市扶南办组织审计和进行成效评价。同时,通过与商业金融机构合作,逐步形成扶南资金通过资本市场运营的新格局。

统筹整合其他建设资金。研究用于城乡建设的各种资金与扶南资金协调配合问题,并赋予县上一定的统筹管理权力,突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要求,突出重点产业和项目优先发展,突出大村大镇的支撑和带动作用,突出对骨干基础设施项目的加强和有潜力的企业的重点支持。

米脂县孟岔村采取“个户退耕、大户承包”的土地流转办法,集中连片栽植新品种红枣,走出了一条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的发展路子。如何借鉴孟岔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我建议如下:

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建设。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把不改变土地性质和用途作为先决条件,切实保障农户承包期内土地权益;切实保护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规范土地流转申请、登记、备案、公证等各项程序;保障农民土地流转收益权,杜绝任何组织和个人擅自截留、扣缴和占用。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引导。为村、组选配思想观念新、种植经验丰富且群众威信较高的种、养大户担任村干部;帮助农民解决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的积极性;引导农民采取不同的土地流转形式,不搞一刀切。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管理机制。土地流转必须签订规范的流转合同,成立土地流转合作社,接收农户申请托管的土地,合理利用撂荒地。

强化土地流转中间组织服务功能。发挥村级组织的行政推动作用,为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减少矛盾纠纷提供组织保障。努力做好土地流转载体对接工作,动员广大村组干部主动介入农村土地流转信息的搜集发布,有效解决流转信息不畅,空间过小问题。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要多渠道、多层次、多方式地兴办养老、医疗、计生、伤残等社会保险。对外出打工的农民,应制定统一的、非歧视的劳动就业制度;对纳入城乡统筹发展的村民,可以享受城镇居民同等的最低生活保障;对于已经流转土地的农民,引导其积极参加个人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提高自我保障能力。

本版照片均由本报记者庄晨阳摄

新闻推荐

野外健身享健康生活

靖边国税干部野外健身享健康生活本报通讯员王军摄影报道近日,靖边县100多名国税干部职工利用周日闲暇,把久居闹市的腿脚伸向大自然,进行了6公里越野赛,分6组举行了拔河赛,表演了健身舞,享用了野外美餐...

靖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靖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