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命山村:走向富裕的白于山区
群山围困,深壑阻隔。多少年来,地处白于山区腹地的靖边县新城乡长命山村受制于恶劣的自然条件,村里交通闭塞,耕地稀缺,水源匮乏,散居在山坳里的124户、624位村民一直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2008年起,当第一笔财政扶持资金流向长命山村后,一下点燃了村民们渴望过上富裕生活的希望,大家憋足了劲头投身于修油路、平梯田、打深井、建圈舍、盖新房,拉开了山区群众建设新农村的帷幕。
修油路,打通山区外出通道
长命山俗称“藏命山”,由于道路难行,又隐藏在群山之中,旧时常有弱势人群逃跑后藏匿于此保命。
艰难的交通在让古人藏命的同时,也阻隔了今人出行的脚步。2008年,靖边县新城乡痛下决心解决长命山村村民出行的难题。乡村干部抓住靖边县实施“村村通油路”的契机,积极发动群众投劳“打底子”,让政府出钱“铺面子”。
经过一年多的奋战,一条5.8公里长的油路穿长命山村而过,一头连着乡政府,另一头通向杨米涧乡政府,两头都通向县城,极大地方便了村民出行。乡上还投资8万元,帮全村3个村小组修村组道路7.1公里。
平梯田,群众有了“口粮田”
如何在“不适宜人类生存”的白于山区开辟基本农田?长命山村民在乡政府的资金扶持下,在山顶的适耕坡地上修建宽幅梯田。今春,一场浩大的农田基建会战在村里的两架山上拉开,10台大型推土机在山坡上呈阶梯状摆开,吼叫着挖土劈山,村民日上劳20人,花了近一个月时间整理出650亩宽幅梯田,缓解了退耕后农民口粮田缺少的现状。
爬上山顶俯视下去,长长的宽排梯田一层一层沿山缠绕。村支书呼正东神气地问:“咱这梯田里面低、外面高,知道为啥吗?”随行的乡干部接过话音解答:“把梯田修得有斜度,外围再起个垄,目的是为了保水、保肥,让肥水不流外人田,可以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此外宽幅梯田最大的好处是让山区农民也能种上‘平地\’,便于机械化作业,降低了劳动强度,产量是一般坡耕地的3至5倍。”
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山区人民坚忍不拔的开拓精神。村民们除了向山要粮,还向深壑宣战。他们通过打淤地坝来增加口粮田,共维修了11座拦洪坝和3座淤地坝,增加耕地近百亩。
打深井,农民首次种上水浇地
人们常说山水相连,可提起白于山区,“水贵如油”首先直扑脑海,这里最缺的就是水。长命山村民世代渴盼摆脱水的束缚。没水,人饮难、畜饮难、种地难……
2008年,靖边县开始实施白于山区板块开发战略,准备通过打深井灌溉梁峁之间淤积的万顷平坦涧地。在乡村两级干部的积极争取下,长命山村有幸成为首个试验示范村。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办在村里500亩旱涧地上打了5眼300多米的深水井,拉电线6.8公里,安装变压器7台,山区里的涧地庄稼首次实现了管道灌溉。
正在夏洋芋地里锄草的村民李占明说:“我活了68岁,还没种过水浇地,今年种了10亩夏洋芋,预计7月中旬就能上市,比秋洋芋能早熟1个月。”
在落后的白于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还处在“冰封”时期,是“水”给村民们带来了调整的动力。今春,县科技局给村民送来了脱毒紫花白洋芋种子,县农业局给村民送来了玉米种子,乡政府用农业机械配套标准化耕作,村民们传统的种植结构一下子被打破了。他们首次种植了300亩地膜夏洋芋、350亩宽行密植玉米、310亩旱地窄膜地膜玉米、800亩黄芥间套豆类。初夏季节,看着“肥头大耳”的洋芋叶子,村民们第一次尝到了新种植技术带来的好处。
村支书呼正东说:“我们在土地肥沃的涧地、台地(梯田)、坝地上种高产的玉米、洋芋和小杂粮,解决人与畜的口粮;在水土流失脆弱的山地、坡地、洼地退耕种草,鼓励村民舍饲养羊。这样庄户人既有粮、又有钱,在保护一方水土的同时还过上了好光景,这是咱山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建圈舍,养殖业擎起增收大旗
看着村里火红的建设场景,已在县城屠宰羊子多年的祁生堂今春回到了村里,他购买了180只“架子”(体大身瘦)山羊,在山上种了100多亩苜蓿草,开始舍饲养羊。
笔者在村口遇到扩建旧羊舍的祁生堂,他说:“凭我在羊肉市场多年的观察,羊肉价格一直在稳中有升,今年又从每斤16元左右涨到20元的高价,养羊比其它养殖划算。”
为调动村民养殖的积极性,新城乡出台了扶持养殖业的优惠政策,赠送农民种羊,补贴农民改建、扩建标准化圈舍。养羊大户祁生金饲养了160只绒山羊,乡上去年给他建圈舍补贴资金2000元,让他高兴了好一阵子。今年羊绒价格好,前不久,他售绒收入1万多元,眼下又育肥羊36只,出栏后计划再养羊40多只,按目前的羊肉价格,他估算今年可发羊财四五万元。
目前,长命山村家家养羊,户户养猪,生猪存栏650头,羊子存栏640只,种植苜蓿3500亩,是远近闻名的散户养殖示范村。祁生金说:“眼下在山区种粮收入微薄,养殖是咱农民来钱的主渠道。”
盖新房,村民期盼过上好光景
6月12日,当新城乡几位干部进村后,村民纷纷围拢过来讨论盖新房的事项。乡上承诺,只要村民按要求盖起新房,每户给补助5000元。
刺激政策产生了蝴蝶效应。村里有24户村民今年打算建新房,大家纷纷买砖、买水泥、买楼板,让自己住得体面些。村民李川军刚刚盖起4间新房,眼下正雇匠人砌围墙。他说:“去年养猪挣了大钱,又等上乡政府给补贴,住进新房亮堂多了。”
村委会也旧貌换新颜。他们拆掉了几乎不能住人的老房子,由乡政府筹资12万元盖了8间楼板房,设置了村卫生室、阅览室、妇女“三查”室、“两委”活动室等,方便了村民就医,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
长命山村人的目标很大,村口宣传语的口号是:“精耕口粮田,科学养猪羊,三年后人均收入上万元。”
靖边县“扶南办”负责人说:“白于山区由于太穷,农民没有原始积累,根本拿不出改变生存环境的大额资金,必须要有各级政府的倾力帮扶。资金的集中投放,可以从多方面扶持一个村子建设新农村,让其走上致富的坦途。目前,靖边县南部山区已有3个成功典范,再加之正在建设的长命山村,通过这些村在不同的半径内辐射示范,将会带动全县白于山区群众早日实现脱贫致富。”
□本报通讯员 王军
2009年10月,靖边县出台了《关于加快南部山区发展的决定》,县财政每年拿出当年涉农资金的10%,并根据财力逐年加大投入,从基础设施、基本产业、基本技能等入手,专项扶持南部白于山区的50个村经济发展,因地制宜改变山区旧貌。
如今距《决定》出台已经8个多月,白于山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笔者选择了扶贫开发重点村——新城乡长命山村进行了走访。
匠人在给祁生堂建新羊舍
村民李占明(右)种的地膜夏洋芋
新闻推荐
在靖边县城,每天清晨当人们还在酣梦中的时候,一个女孩已经身着橘黄色制服,挥动着扫把给城市梳妆打扮了。她叫张晓蕊,2007年,刚满20岁的她开始从事环卫工作。在靖边县400多名环卫工人中,她是年龄最小的...
靖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靖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