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实现“三赢”

榆林日报 2009-11-26 13:40 大字

高生发魏秉中

2000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批准的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重点支流项目榆林项目区包括窟野河流域、无定河流域两条支流,项目区总面积944.3平方公里,规划实施13条小流域,综合治理面积357.31平方公里,其中:基本农田3631.29公顷,造林17323.56公顷,种草11765公顷,封禁治理7211公顷,小型水利水保工程8414处(个),淤地坝(包括拦洪堤、保涧坝)516座,骨干工程53座。到2008年底,榆林市全面完成各项治理任务,使项目区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实现了社会、生态、经济效益“三赢”。

规模治理有新突破

在治理过程中,榆林市以大流域为依托,小流域为单元,坚持山、水、田、林、草、路、园、村统一规划,梁、峁、沟、坡、塬、涧、滩综合治理,工程、植物、耕作、封禁四大措施并举,做到规划一次搞好,措施一次到位,质量一次达标。先后铺开联村规模会战工程50多处,形成千亩以上规模治理点30处,万亩以上会战区10处,使规模化治理面积占到每年治理面积的60%以上,培养出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治理典型,对推动全局性治理工作产生了巨大作用。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治理后,两项目区林草保存面积累计达到34588.45公顷,林草面积占到了宜林宜草面积的70%,林草覆盖率由2000年的13.22%(窟野河流域10.48%,无定河流域15.03%)提高到2007年的36.63%(窟野河流域23.05%,无定河流域48.59%)。靖边县林草植被覆盖度由治理前的24%提高到63.8%,增加蓄水能力210万m3。该县西桥界流域北面的9架山,南面的5架山,过去荒山秃岭,项目实施后新增6000多亩林草,覆盖度达70%以上,如今林草茂密,绝迹多年的狐狸、山鸡、野鸡等重现身影。窟野河流域大砭堡、呼家圪台、牛栏沟、东山流域等治理点大面积栽植常绿树种,使项目区山川秀美,绿树成荫,多年不见的小野生动物都出现了,生态环境有了较大改善。

生产条件和产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项目区坚持以水地、引洪漫地、坝地、梯田为主的基本农田建设带动其他各项措施综合治理的思路,首先保证基本农田建设,改变农业生产条件。新增基本农田3443.29公顷,累计达到6083.09公顷,农业人均3.15亩,比2000年人均增长了2.1亩,极大地改善了生产条件。2006年,粮食总产达到2363.6万公斤,人均占有粮由285公斤提高到570公斤,增长一倍;羊、草、薯、豆、油五大农村主导产业有了很大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00至900元提高到1600至2000元。学庄乡高庙湾村,项目实施前,全村564人,人均涧地不足2亩,经过治理,如今村里人均涧地已达3.5亩。村支书田七一家4口人,现有涧地14亩,去年种4亩玉米收获2000公斤,种6亩洋芋收获7200公斤,种2亩油料收获200公斤,种2亩杂粮收获200公斤,除过自用外,种粮纯收入首次人均突破2000元。

基本农田的建设促进了退耕还林还草、封禁治理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林、牧用地比例由治理前的1∶0.42∶0.09变化为1∶1.96∶0.98。整个项目区土地资源利用趋于合理,生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治理水土流失取得显著成效

经过8年综合治理,重点支流项目区形成层层设防,节节拦蓄的综合防护体系。特别是新打骨干工程53座,中小型淤地坝(包括拦洪堤、保涧坝)516座,小型水利水保工程8414处(个),新修基本农田3443.29公顷,再加上坡面林草措施,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减沙效益十分显著。窟野河流域项目区,是黄河粗泥沙的重要来源地。为了遏制泥沙下泄,项目区新打了40座骨干工程,全拦全蓄面积达120.27平方公里,占项目区总面积的32.2%,新打46座中小型淤地坝,布满了项目区每条沟道,基本封锁了山洪泥沙。可淤地350公顷,灌地100多公顷,发展养鱼水面1000多亩。据效益分析资料,项目区每年每平方公里拦沙1.7万吨,在20年内可减少入黄泥沙1.28亿吨。靖边县项目区土壤侵蚀模数由治理前的每年每平方公里1.2万吨减少为每年每平方公里6620吨。

样板工程发挥带动作用

为了把黄河水保生态工程建成榆林的精品、陕西的典范、黄河流域的示范工程,项目区共抓了28个样板示范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坚持治理水土流失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主导产业培育相结合、与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充分发挥了典型样板工程的龙头带动作用,实现了社会、生态、经济效益“三赢”。靖边县项目区通过治理,耕地面积下降3.6个百分点,林地面积增加15.2个百分点。农业产值比例下降4.2个百分点,牧业产值增长8.3个百分点;优良品种的引用和高科技技术的运用,使农民经济收入成倍提高,人均纯收入由700元增加到2800元。该县宋渠村230人,项目区总面积12.5平方公里,5年来新修基本农田51公顷,人均3.3亩;造林375公顷,种草563公顷;新增治理面积9.89平方公里,治理度达到79.1%。使该村的生态、经济、群众生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2006年粮食总产达30.6万公斤,人均1330公斤;全村养羊2800只,仅羊子一项收入28万元;农业总产值达80万元,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前的800元提高到3000元。

榆林市水务局协办

新闻推荐

团省委农村青年实用技术培训班开班

本报记者报道11月10日,共青团陕西省委农村青年实用技术培训班在靖边县东坑镇王伙场村开班。来自各地的75名农村青年分两批参加了包括理论和现场观摩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学员能掌握一门致富实用技术...

靖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靖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