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特色农业增势强劲
陕西省榆林市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2008年煤炭和油气开发当量分别占到全国5%以上、能源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75%。按说能源工业是榆林当之无愧的亮点,但记者在榆林采访,听到当地领导介绍最多、感受基层干部下功夫最深的“重点”却是特色农业这个关系农村千家万户的富民产业。
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榆林农业总产值增加了18倍,而农民人均纯收入却增加了50多倍;其中特色农业是助农增收的重要渠道。今年初,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高速增长的榆林经济一度陷入徘徊,但是榆林市调整农业经济结构的步子不缓,支持特色农业的力度不减,前9个月全市特色农业继续保持强劲增势,增速居全省第一,产业规模覆盖面达到80%,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70%以上。
园区示范 龙头带动
沙漠边缘区有了“四季农业”
深秋时节,记者来到榆林市靖边县东坑镇高效农业示范园。这里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在这片建成不足3年、总规模达3000多亩的示范园区里,连片的温室大棚整齐地排列在昔日的荒沙地上。棚内是五彩斑斓的蔬果,棚外是忙忙碌碌的农家。
“高起点、高标准、高速度”是这个基地最大的特点。东坑镇镇长石帛手托一只沉甸甸的马铃薯告诉记者:“我们引进的是第六代大棚设施,与山东寿光同步。你看,这是我们引进的荷兰土豆,生长期不仅由原来的120天缩短到现在的75天,而且淀粉含量低、市场价格高,每亩可增收4000多元呢;还有厦门316红萝卜、大将军辣椒……都是效益倍增的示范新品种。”单品效益高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棚栽技术将当地120天的无霜期延长到210天,这里的经济账的确可观。
按照“政府扶企业、企业建园区、园区带农户、农户连市场”的运作模式,榆林市东坑镇先后引进民营企业建成3座高效农业示范园,不仅解决了“种植决策难、种植技术难、组织资金难、产品销售难”的问题,而且带动农户2135户发展现代农业,户人均收入突破了8000元,产品80%以上出口。
显著的市场效益还催生专业化合作组织迅速壮大,东坑镇6个专业设施农业合作社中规模最大的已有社员160多户。在园区的辐射带动下,东坑镇棚栽业规模今年将达万亩以上。
距东坑镇不远的席麻湾乡有一个由54户农民组成的马铃薯合作社经营的示范基地,当地农民介绍说,县、乡的扶持补助项目非常具体,比如一亩地硬件投入补助43元、覆地膜每亩补助50元,另外县里对专业合作社的建设还有以奖代补专项政策,“如今,咱真正实现了‘季季有产品,月月有收入\’。”
靖边县的示范园区是榆林市发展“四季农业”的一个缩影。类似的园区规模最大的达13.8平方公里。据榆林市委书记李金柱介绍,“十一五”以来,榆林市把每年新增财力的30%用于农业农村建设,筹集3亿元设立现代特色农业专项基金,其中5000万元“四季农业”专项资金用于重点扶持种植、养殖大户,支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形成龙头园区带动、农户支撑的发展格局。 (下转第四版)
今年前九个月特色农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70%以上———
经济日报记者 张毅
新闻推荐
靖边县以建设陕北第三大中心城市为目标,按照“东进西扩、北上南下、中心提升”的思路拉大城市骨架,扮靓县城面貌。今年,该县累计投资2.09亿元,完成南环路、长庆路北段、北大街中段等19个市政项目,市民...
靖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靖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