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丹青画乡情

榆林日报 2020-07-17 07:56 大字

《陕北腰鼓》 120×240cm 《剪纸大师》 80×97cm 《陕北老农》 80×97cm 《硕果》 40×40cm 《荷塘小景》 69×69cm 《松鹰图》69×110cm 《陕北老农》长卷局部 100×11000cm

刘绪明

继摄影作品集出版,时隔不到两年,《白进春绘画作品集》又将付梓,三年两本书,再次令人瞠目。我于绘画是门外汉,因为和进春接触较多,嘱我为他的画写几句,我便欣然同意,虽言不达意,但出自肺腑。

进春心灵手巧,多才多艺。离岗以后,在很短的时间里,重拾画笔,创作出这么多作品,的确难得。一是得益于他的勤奋,二是来源于他的基本功。绘画是视觉艺术,视觉艺术主要强调人的视觉感受,要求艺术家运用娴熟的技巧表现大自然中被广泛认同为美的人或物。清人袁子才曰:画女必须美,不美情不生;画鬼必须丑,不丑人不惊;美丑相轮回,造化即丹青。进春的画很美,无论他笔下的陕北风情,还是男人女人,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给人以美的享受。中国画历来讲究意境,通过笔墨来表现画者的观念和思想,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外行来说,我只感到进春的画有一种直觉的美、一种无需解释的美、一种亲切熟悉的美。

进春的画以其特有的技法,状物、传情、达意,十分工巧,对人物、景物造型把握很准、画得很像。但绘画的最高境界是神似,苏东坡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意思说绘画只求形似,见解就像小孩,有点儿幼稚了。20世纪英国最伟大的画家弗朗西斯·培根有句名言:“真正的画家,不应按事物真实的样子来画它们,而是要根据他们对这些事物的感觉来画。”可见画得像很难,画得不像更难。中国有两个成语:大巧若拙、得意忘形,用在绘画上最合适。进春倘能在含蓄蕴藉上多琢磨些,一定会成为真正的画家。英国伟大的画家弗洛伊德说:某种意义上说来,是否像不是最重要的,肖像画是否与本人相像,与这幅画是否是一幅好画没有关系,好作品都呈现出灵性的绚丽和光彩。

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尤其是十九世纪以来,西方现代艺术大行其道,各种流派异彩纷呈,绘画不再满足于对自然的客观描绘,而是强调主观感受的再创造。20世纪60年代后期,西方兴起的超级现实主义,又认为应该排除画家的主观意念,做到纯客观、真实,甚至像摄影那样再现物象。中国绘画紧跟国际潮流,涌现出一大批风格迥异的优秀画家画作,各具千秋,但往往互为褒贬。艺术要想发展进步,必须多元共生,门径之辨不可无,门户之见不可存,不能抱残守缺,更不能相互倾轧。画家弗洛伊德所说:我对体现世界的艺术感兴趣,我不去关心它的风格是否是抽象的,或是其他的什么形式。

进春的绘画表现手法独特,大多采用焦墨技法,很符合他所表现的对象。黄土高原荒凉浑厚,古朴倔强;陕北人淳朴善良,性格豪爽。焦墨画出,显得苍劲有力。在中国画诸多技法中,焦墨法是既古老又极具难度的表现技法。黄宾虹说:“画有焦墨法,最为古朴,须笔力健举,含深秀为宜。”焦墨技法的难点,在于浓墨中不掺水分,渴笔作画,用单一的浓墨实现画面的虚实、浓淡、干湿的层次变化,需要画家娴熟深厚的笔墨功底。尤其是进春在百米长卷上创作的一百零八个陕北老农形象,以干笔为之,极少渲染,势如长虹,蔚为壮观。

据我所知,进春既不是学院派,也没有师承,主要是靠自己看,自己悟,绘画纯属自学。他从小喜欢绘画,却因家贫而放弃,十六岁那年,为了生计从佳县通镇背井离乡,来到定边县,插队、当通讯员,后来是电影放映员,从那时起又拿起画笔,学习制作幻灯片,再后来投笔从戎,绘制作战地图,转业后经商从政三十多年,公务繁忙,撂荒了画笔,但绘画一直是他的心结,离岗以后终于得偿夙愿,胼手胝足,废寝忘食,仿佛要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似的,摒弃大多数应酬,整天泡在画室,成果自是斐然。

进春的创作与他的生活经历密切关联,主要表现陕北风情。他的画笔墨凝重,于清简中见沉厚,尤其是他笔下的陕北老农,原汁原味,惟妙惟肖。他以平等的眼光去打量身边的人与事,陕北农民的日常生活,事实上也是同样栖居在中华大地上其他农民的普遍性行为,他的作品就像厚重的黄土高原,雄浑大气,充满了对生命本质的感悟与赞美,他通过画笔让黄土高原贯通天象,融于人心,这是对故土最好的回报。

新闻推荐

陕北风情 别样窑洞

康志峰窑洞,是陕北高原上特有的住宅,在黄土的覆盖下,可谓冬暖夏凉。在陕北佳县,这里山大沟深,沟壑纵横,当地的人们在黄土断崖...

佳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