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腔爱国情 一首奉献歌 榆林各级各类人才“爱国·奋斗”精神教育活动第一期培训班侧记

榆林日报 2018-05-29 01:33 大字

学员在米脂县杨家沟进行“誓师大会”等体验活动。 市委党校举办活动开班仪式 学员在绥德县革命纪念馆参观学习 绥德县郝家桥纪念馆讲解员讲述革命历史 学员在佳县神泉堡革命纪念馆参观学习 学习人员进行分组讨论 刘勃江摄 佳县神泉堡现场课堂 学员在李有源故居同唱《东方红》

本报记者满孝永本报见习记者刘勃江

初夏的榆林,山花烂漫,绿树成荫。5月22日,由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办组织开展的榆林各级各类人才“爱国·奋斗”精神教育活动第一期培训班开班。135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省“三五”人才、市有突出贡献专家、中省博士服务团成员、民营企业和社会组织中的优秀专业技术骨干群英荟萃,齐聚一堂,共同听取专家讲座,实地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畅谈所思所想、所见所闻。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传承好革命精神、西迁精神和治沙精神,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努力创造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榆林力量。我想,这也是我们开展这次教育活动的初衷,也是必须达到的目的。”开班仪式上,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宁对此次教育活动寄予厚望。

而后的5天时间里,5场内容丰富、发人深省、催人奋进的讲座,辗转米脂、佳县、绥德3县6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时间紧凑,内容丰富。参与培训的各类人才带着期望与嘱托,认真听取讲座,实地感悟红色革命精神,接受了一次全方位的精神洗礼。

系列讲座中,有西安交通大学原副秘书长、校史与大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贾箭鸣讲授的“党的意志与西迁精神”,有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学科研部副教授何磊讲授的“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变化的脉络”,有中共佳县县委党校校务教员、副教授王海在佳县神泉堡讲授的“‘站在最广大劳动人民一面\’群众路线工作方法”,也有各类人才在参观绥德师范后,由榆林革命史研究中心副主任马航讲授的“实事求是就是最大的党性——习仲勋同志的求实精神”,更有中共榆林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副教授曹汉武讲授的“新常态下如何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些丰富详实的讲座,不仅有精神层面的指引,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总结,也对各类人才日后工作的方向、方法进行了精准指导。

在实地观摩环节,专家人才们在米脂县杨家沟重温了入党誓词,在佳县神泉堡接受了群众路线教育,在佳县李有源故居高唱经典红歌《东方红》,还在绥德县郝家桥、绥德师范、绥德革命历史纪念馆重温陕北革命策源地的光辉历史。

实地参观了米脂杨家沟红色教育基地后,市戏曲研究院艺术总监、副院长郝全林感慨万分。他说:“此前我曾多次来到杨家沟演出,但结合教育活动再次来到这里,给我的感觉截然不同,尤其是沿当年中共中央转战陕北行军路线徒步前行时,我的内心产生了一种神圣感。在听馆长介绍了转战陕北的革命历史后,我真切体会到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不易,当听到‘中国革命从这里走向胜利\’时,我为咱们榆林有这样一段历史感到万分自豪。接下来的重温入党誓词仪式,则让人觉得十分庄重,在我的心灵里和思想上写下了难以忘怀的一页。”

在绥德县参观学习时,面对习仲勋同志“革命英才的摇篮”这一题词,陕西省妇女摄影协会副主席陈丽莉说:“能参加这次‘爱国·奋斗\’教育活动,我感到非常荣幸。在参观了习仲勋同志当年工作、生活过的地方后,我发现过去自己对这方面的历史了解太少。在新时代,我们应该了解陕北有过什么样的红色历史,同时将其发掘出来并发扬光大。这次培训结束后,我准备把培训的经历拍成一组照片在网络上进行传播,让更多的人看到陕北新的发展和变化。”

第一期培训结束后,参加培训的各类人才就连日来的心得体会进行了分组讨论,在讨论中,陕西省第五批博士服务团成员、神木市副市长(挂职)卜耀军认为:“各级各类人才要传承爱国奋斗精神,将创新创业与国家、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主动投身到创新创业之中,用自己的学识、斗志和能力,为国家和地方的创新发展,为乡村振兴、追赶超越、生态文明建设,为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智力保障和技术支撑。挂职一个多月来,我在针对神木镇农业、生态等产业的调研中发现,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缺少长期稳定的科技融入和技术支撑,未能形成农业全产业链产业,难以健康持续发展,基层缺乏专业技术人才,更缺乏科技和技术团队。因此,我们要把自己掌握的科学技术投入地方,把自己的科技资源引入地方,真正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精神教育活动,让参加培训的专家和人才充分了解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的巨大成就,洞悉了榆林在新时代下所面临的新机遇和重大挑战,明白了自身所肩负的岗位职责和历史使命。而当广大专家和人才的创新、创造、创业内生动力得到全面激发,又必将为榆林市实现‘三大目标\’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科科长冯路说。

当下,正是耕耘的季节。我们相信,下一步,全市各级各类人才也将怀着满腔的爱国情怀,鼓舞起昂扬的斗志,在榆林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孜孜不倦、辛勤耕耘,并在不远的将来拥抱那个硕果累累的收获季节。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刘继远摄)

新闻推荐

佳县在贫困村开展十项活动,消除“思想贫困”障碍 扶志扶智激发内生动力

本报记者张三林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今年,佳县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狠抓贫困村民思想发动和政策宣传,通过在贫困村...

佳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