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扣好人生第一粒纽扣 榆林市提升家庭教育工作水平纪实

榆林日报 2017-12-30 02:47 大字

本报记者 强继霞

2017年6月,榆林市首个“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挂牌成立。这是榆林市提升家庭教育工作水平的有力见证。近年来,榆林市依托各级妇联,坚持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家庭教育主旋律,以“立德树人”为家庭教育根本任务,引导孩子培养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充分发挥全市135万个家庭、182万妇女在价值引导、道德教化方面的作用,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纽扣。

1、抓阵地促家庭教育发展

榆林市坚持边建设、边规范,整合各方资源,多层面建设家长学校。目前,全市已创建村(社区)、幼儿园、流动人口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423所。

榆阳、定边、绥德、佳县等区县先行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府谷县率先成立家庭教育大讲堂,靖边县面向家长、学生开展“国学经典读书会”56期。近三年来,榆林市举办家教培训班、亲子活动3000余次,受益家长、儿童10万人次。注重培育家庭教育讲师团队伍,并先后举办家教骨干培训班1000余次,培训家教骨干5000多名,发展志愿者100多人。

2、抓载体促特色活动开展

从2015年起,榆林市创新开展最美家庭、最美女性“双十”评选活动,并建立了评选表彰机制。目前,榆林市5户家庭获得“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除了“双十”评选外,还在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开展“日行一善”德育主题实践活动,设立“道德银行”,引导学生每天做一件善事,分文明礼貌、勤俭环保、团结助人等十类记录卡,储存在“道德银行”,并与学生日常道德建设登记簿和年度个人品德考核登记表形成一套完整系统,作为评优、升学等的重要依据。

榆林市还在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开展以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和7岁入学仪式、10岁成长仪式、14岁青春仪式、18岁成人仪式为主要内容的“八礼四仪”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活动,打造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宣传教育品牌。据市妇联负责人介绍,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榆林市广大中小学生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蔚然成风,荣获全国十佳美德少年1名,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先进个人2名,全省文明小公民、全省文明好少年、最美陕西少年44名。为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家教中心、家长学校作用,建立定期培训家长和各部门紧密结合的有效机制,榆林市召开全市“双合格”家庭教育工作会,表彰家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以及好家长、好儿童242名。

当前,榆林市正在开展家风家教“六进”活动,即通过组织“树清廉家风·创最美家庭”主题活动、最美家庭故事分享会、“寻找榆林最美家庭”活动和评选“最美绿色家庭”“五好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一系列家风家教活动,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全市累计评选出“最美绿色家庭”215户、“最美家庭”560户、“五好文明家庭”120户、好婆婆好媳妇100多名,并打造了具有榆林市特色家风的榆阳区李氏家风馆、绥德县家风馆和佳县葭州家风馆,而榆林市的“六进”工作也被全国妇联“最美家庭”官方微信予以宣传报道。

新闻推荐

佳县 “产业扶贫”照亮脱贫之路

本报记者张三林深冬时节,天寒地冻,万物蛰伏,尽显萧瑟。记者日前穿行于佳县的乡村之间,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一座座光伏电站熠熠发光,一处处旅游景区人来人往,一项项扶贫政策定向靶心,一批批富民产业落地...

佳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