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脱贫攻坚一线的报道之四“第一书记帮我们卖小米”
数钱。曹张军摄 装袋。李强摄
本报记者王丹报道 11月28日,初冬的佳县通镇史家沟村村委会院内人潮涌动、热闹非凡,村民们有序排队,个个喜笑颜开,将自家的小米打包出售。这是该村的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集思广益,请佳县本地电商企业专门到村上来,以高于市场价收购农产品,助力精准脱贫。
“我种下这么好的小米,但就因为有病,没本事拉出去卖,所以熬上一年也挣不来几个钱。现在好了,有村上的第一书记帮我卖小米,坐在家里就能挣上钱了。”史家沟村68岁的贫困户史振雄老汉,一边高兴地说,一边数着刚刚卖小米所得的钱,乐得合不拢嘴。
贫困户有优质的小米卖不出去,也卖不上价,这让已经驻村半年的市文联驻村第一书记吕波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传统的种植产业就像是贫困户的‘生命线\’,种出来,还要能卖得出去,因此,这次,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拓宽销售渠道,希望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我们村的农产品、购买我们的农产品,这样贫困户的脱贫希望才会越来越大。”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立即决定,定制包装、联系宣传,通过网络、微信帮助他们推销,已销售4000斤,联系电商现场收购22000斤,联系企业职工餐厅定点收购8000斤。据悉,通过这些销售模式,目前已帮助村民及贫困户销售农产品金额达10余万元。
通过这次现场收购,村民们“空了粮袋、鼓了口袋”,推动产业扶贫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群众增收由“实物收入”向“现金收入”、“毛收入”向“净收入”转变,通过利润返补等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农户发展种植的积极性,调动贫困户内生动力,加快脱贫步伐。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刘涛报道陕北黄河沿岸盛产红枣,可每到红枣成熟时,也恰好是秋雨连绵的季节,红枣容易裂变腐烂,枣农收入甚微,严重挫伤了枣农栽植枣树的积极性。然而,佳县农民刘福习从2013年开始,通过几年的摸索实...
佳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