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圪崂湾村脱贫记

陕西日报 2017-07-09 06:40 大字

本报记者张锦国

5年前,圪崂湾村还是佳县出了名的贫困村,曾经这里路不通、水不通、电不通,姑娘急着往外嫁,小伙子想到外村“倒插门”。而如今的圪崂湾村已在悄然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排排白墙灰瓦的院落井然有序,随处可见的设施农业、初具规模的绿色养殖场、百姓忙忙碌碌的身影,充分展现了全村人学技术、比观念、谋发展的良好势头。而这一切,是因为圪崂湾村有一个好支书——张玉强。

张玉强在榆林可算是个仗义厚道的后生。说起他的大名,知道的人不多,但提起他的小名——李义就无人不知了。1993年,18岁的张玉强走出山村,开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他跑过运输,干过个体,也打过零工,丰富的人生经历让这个小伙子成熟了起来。2005年,张玉强带领100多名从农村出来打工的陕北后生,在榆林和延安的多个县为长城钻探公司、辽河钻探公司、长庆油田、延长石油等中央和陕西省企业打井、探油、探气,当起了这些企业在陕北前期的“探路先锋队”。由于他敢打硬仗、吃苦肯干,他带领的工队一个接着一个揽活,钻探的油气井质量受到各方企业的认可和好评。

经历了多年的艰苦磨炼和积累,2011年,张玉强瞅准了时机,成立了榆林市顺昌汽车运输有限公司,经营范围从以前单纯的长途运输转向石油、煤、天然气等行业。

2012年,有了一些积蓄的张玉强终于下定决心,放弃外边的产业,回到村里带领乡亲们搞投资建设。当张玉强说出自己的想法时,得到了村里所有群众的支持,并推选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他找领导,走部门,多方协调,解决问题,不惜跑烂鞋底,磨破嘴皮,只为给村里争取更多的项目。

上任伊始,张玉强首先邀请了专业技术人员对新村进行统一规划,制定科学完善的建设蓝图。同时,成立了全村所有农户参加的佳县联创农业专业合作社,制定合作社章程和利益分配制度,将村里的全部土地流转到合作社进行统一经营。

其间,张玉强个人垫资800余万元硬化了17.8公里通乡公路,彻底解决了困扰群众多年的出行难问题。他还带领村民动用30多台大型机械进行劈山填沟、整治平原、打坝修路,大力开展农业综合开发。一座座起伏不平的梁梁峁峁在隆隆的机器声中被削平了“脑袋”,山地变成了小平原,沟壑变成了大坝。经过2年的努力,圪崂湾村集中连片整治小平原50余块,共4500余亩,打坝3座,共600余亩。目前,张玉强个人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000多万元,村里也充分具备了发展现代农业所需要的基础条件。

土地整理后,圪崂湾村在环村公路沿线、住房周边以及村里山沟梁峁间统一栽植松柏绿化树。截至目前,该村共栽植树木20余万株,绿化山地达5000多亩。同时,在平整的土地上统一施用鸡粪等有机肥发展种植业。栽植核桃2200亩、山地苹果200亩、冬枣30亩、葡萄20亩,种植马铃薯、谷物等500余亩,兴建羊舍10个,实现生态保护和种养循环利用。

圪崂湾村发展现代农业可谓后来者居上。村里土地整理、深翻耕地、栽植林木、种植庄稼都采用机械化作业,常年拥有农用机械拖拉机3台、打坑机3台、翻地机2台、拉水车3台、装载机1台,有效降低了人力成本,同时也提高了种植质量。该村去年种植的30亩大棚冬枣,开辟了佳县冬枣种植的先河。其中,投资500万元的高抽滴灌工程已经正式投入使用。

接下来,圪崂湾村将利用土地确权登记的机遇,按照互换并地的流转方式,将原有土地进行细碎化整合,整理后的土地按整块分配到农户,农户在获得优质耕地的同时,可继续在合作社就地打工赚钱。而农户种植农作物时,也由合作社提供统一施肥、深翻服务,并免费给予优良品种。新建的养羊场也免费提供给农户使用。其中,合作社经营的粮食作物,成熟时按村里人口平均分配,然后由农户自行收割。

当记者问道:“打工赚来的这么多钱,全部投入到了村里的建设,有没有后悔过?”张玉强朴实地一笑,说:“那是我的家乡。”

新闻推荐

佳县为全县扶贫干部印发《民情日记》

本报通讯员高向东报道为了全面落实“脱贫攻坚过程必须全程纪实”的工作要求,佳县结合本地脱贫攻坚实际情况,为全县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成员、村(社区)支部书记、乡镇领导干部、驻村(社区)干部、县直部...

佳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圪崂湾村脱贫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