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脱贫路上的“双子座”

榆林日报 2017-07-03 08:45 大字

本报评论员

南有赤牛坬,北有赵家峁。

6月29日,本报头版头条发表了长篇通讯《“软文化”成了硬实力——佳县赤牛坬村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促进脱贫致富纪实》,介绍了赤牛坬村以陕北民俗文化为依托,因地制宜、敢于创新、发挥特色,依靠文化软实力提升发展硬实力,走上脱贫致富之路的做法和经验,在广大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

今天,本报再次推出长篇通讯《特色产业好“结果”——榆阳区赵家峁村发展特色产业促进脱贫致富纪实》,说的是赵家峁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典型事迹。

榆林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赤牛坬、赵家峁一南一北两村仿佛榆林脱贫路上的“双子座”,其做法和经验值得总结推广、学习借鉴,期望在全市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阶段,对脱贫各村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只要有了一支真心实意的扶贫干部队伍,群众就有了“主心骨”。赤牛坬村把班子自身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工作的重心来抓,从支部成员入手,对支部委员进行明确的分工,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同时坚持党务、村务公开,增加透明度,提高公信力。全面实行村级大事“四议两公开”工作制度,在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面前分工不分家,让党员群众参与到村级事务中来,让群众当家做主。根据村情大力发展民俗旅游,使群众见到了实惠,增加了收入,走上致富之路。

赵家峁村“两委”班子换届以来,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在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上,以流转农户土地经营权、发展村集体经济为突破口,探索实行“确权确股不确地”土地产权登记新模式,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现“资源变股权、资产变股金、村民变股民”,破解了山区土地零散、贫瘠撂荒、资源利用率低下和村集体经济“空壳”难题,把青山绿水变成“真金白银”,在脱贫路上越走越好、越走越实。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结合当地自然条件、人文环境和产业优势开展脱贫工作十分重要。赤牛坬村以陕北民俗文化为依托,以建设“美丽乡村”和新型农村社区为载体,着力打造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文化和生态环境四大体系,让该村成为一个集游览、观赏、参与、体验、互动、购物于一体的民俗文化村,带领村民走出一条脱贫致富新路子。赵家峁村从修大棚、搞养殖、建新居,到决定改革、设计制度、落地方案,再到村民定股份、建立合作社、建设度假村,把一个黄土高原上的贫困村,变成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度假村,变成全省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示范村,效益显著,非常难得。

赤牛坬和赵家峁两村不仅注重加强村域经济建设,还注重培育良好的村风民风;不仅实现村子富起来、村容村貌好起来,还实现人的举止、行为更美更文明……这一***工作与文明村风建设比翼齐飞的好经验好做法,向我们昭示了一条符合实际、富有特色、群众欢迎的脱贫致富新路子。

脱贫攻坚任重道远,但是只要我们路走对了,就能行稳致远。

新闻推荐

佳县警方:破获系列摩托车被盗案

本报通讯员康志峰报道近日,佳县公安局接报称:张某停靠在佳县环城路市政所附近的摩托车被盗。接报后,该局刑侦大队现场勘查、调查走访,并调取案发区域的视频监控,初步确定两名男子嫌疑较大。侦查发现,嫌...

佳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