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三年植绿大行动”收官 塞上榆林迈入宜居城市

三秦都市报 2015-03-07 13:50 大字

榆林中心广场

榆林地处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漠交界处,曾经黄沙漫天,从2012年开始,榆林启动实施“三年植绿大行动”。在全市上下掀起了全民动员、全社会参与的造林绿化热潮。三年来,市、县财政累计投资达到66.5亿元。如今的榆林森林覆盖率达33%,三年来累计完成造林

303万亩,新增绿地面积1138.73万平

方米。

三年投资66.5亿元进行生态建设

开展“三年植绿大行动”以来,市、县财政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仍然保证了经费落实。三年来,累计投资达到66.5亿元。其中,中省投资23亿元,市级财政投资12.5亿元,城区绿化投资14亿元,各县区财政投入13.5亿元,资源开采企业自筹资金3.5亿元,为榆林市的生态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八大林业重点工程完成造林303万亩

自2012年启动实施“三年植绿大行动”以来,榆林市先后重点实施了环榆林城防护林带、城市绿化、飞播治沙、千里绿色长廊建设、能源开采企业绿化、千村万户绿化、河流水系绿化、林业产业化建设等八大林业重点工程,累计完成造林303万亩。

据介绍,在榆林老城区、高新区、西南新区和东沙新区,建设了榆溪河生态走廊、榆林大道景观公园、东沙生态公园等4处大型生态公园,绿化提升改造了榆林大道、富康路西段等140多条道路和5个广场,建成榆阳中路街头、榆溪大道中分带等20多块街头绿地。通过“庭院植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等措施,督查机关单位、居住小区进行绿化美化,建成省市级园林式单位110个、园林式小区54个,塞上榆林已逐步迈入宜居城市。

提升生态环境打造千里绿色长廊

2013年,榆林市启动了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及国家级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加快了改善生态环境的步伐。以新210国道榆林城区过境线、绕城快速干道、榆林西南新区主干道路防护林带为骨架,辐射榆林机场专线、榆阳区东沙大道、榆麻、榆沙、榆常运煤专线、汽车产业园、农科示范园、麻黄梁工业园、青云寺景区等道路、园区、景区,在榆林城区外围初步建成了100多公里长的防护林带。

千里绿色长廊建设对包茂、青银等5条高速公路及G210、G307国道、铁路、二级以上公路沿线实施绿化美化,绿化里程800多公里。当年绿化、当年见效,交通网络形成点线面结合,层次多样、结构合理的绿化带和景观带。

据统计三年来,榆林新增绿地面积1138.73万平方米。2013年全市林业产值57亿元,农民人均增收1900多元。在经济林建设上,坚持发展红枣、长柄扁桃两大主导产业,实施了“百万亩红枣基地”建设工程,全市发展红枣经济林73万亩,红枣年产值20亿元,佳县、清涧等县农民人均红枣收入达3000元。

森林覆盖率由30.7%提高到33%

实施“三年植绿大行动”以来,榆林市共完成造林303万亩,大片荒沙荒山得到绿化。黄河沿岸形成了以红枣为主的红色经济林带、中部黄土丘陵区形成了以“两杏”为主的黄色经济林带,北部沙区形成以樟子松为主的绿色防护林带。全市已建成的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及铁路沿线、河流沿岸和水库周边基本得到了绿化。从城区到乡村,绿色主框架已经形成。据2013年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数据显示,榆林市现有林业用地面积3941万亩,占国土面积的60.3%,其中森林面积2157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11年的30.7%提高到33%,北部沙区仅存的50万亩流动沙地得到了全面治理。

“三年植绿大行动”使榆林市森林资源增加的同时,湿地资源迅速增长。同时,全市降水量稳定增加,近三年比过去增加100mm以上,城乡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本报记者韩晓妮

新闻推荐

佳县警方提升“四个指数”拉近警民距离

本报讯(康志峰记者张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开展以来,榆林市佳县公安局紧紧围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做起,拉近警民距离,树立公安机关新形象,不断构建和谐警民...

佳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