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不要让榆林患上“荷兰病”

榆林日报 2010-01-05 13:33 大字

——关于优化榆林经济结构的思考

记得刚进大学的时候,当我给同学说我来自陕西榆林时,没人知道中国有这样一个地方。但在后来的经济课堂上,我们却能经常听到这个城市的名字。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上,榆林的确是不可忽视的一道风景线。

“荷兰病”先兆要警惕

榆林曾经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城市。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市,却在一夜之间,成了“中国第一产能大市”、中国能源新都,经济总量居全省第二位。

在这样的情况下,不禁让人想起一个名词――“荷兰病”。“荷兰病”是指一个国家,特别是指中小国家经济的某一初级产品部门异常繁荣而导致其他部门衰落的现象。同样是拥有丰富矿产资源的榆林,并主要依靠能源使得经济高速发展,会不会也患上“荷兰病”呢?

分析榆林经济现状,我们发现,榆林的经济有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与能源工业相比,榆林第一、第三产业相对落后很多。目前,榆林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6.5%、78.7%和14.8%,榆林经济呈现出一产弱,二产强,第三产业成为“短腿”态势。

二是轻重工业比例失调。以资源为主的重工业占据了榆林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这样的产业结构配置明显不合理。2008年,全市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总产值仅为11亿元左右,而重工业的总产值却为“压倒性”的120多亿元。

三是南北区域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纵观榆林资源分布图,会发现主要的矿产资源分布在北部,而身处南部的米脂、佳县、绥德、子洲、吴堡、清涧6个县因为资源贫瘠,对榆林整体的经济贡献只有3%左右。

四是资源综合利用不足。由于榆林一些企业规模小、设备落后、技术含量低和管理不科学等因素的影响,资源采收率低,综合利用率不高,形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

五是生态环境受到影响。在能源重化工经济发展的同时,“绿色经济GDP”增长不够,生态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大规模开采矿产资源,导致在采矿区形成大量的采空区,毁坏房屋、耕地、草林。就目前的开发速度,榆林每年会有5.3万—6.7万公顷的草地会被破坏。加之工业“三废”的排放,污染大气,水源等,脆弱的生态环境很难承受。如果任其发展下去,恐怕留给后代的就不是发展问题,而是治理与挽救了。

因此,可以说榆林的经济发展对能源有很大的依赖性。这些问题,都是“荷兰病”的先兆。如果不重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循环经济的发展,将会制约到农业、现代服务业,以及其他工业产业的发展,势必会影响到榆林的可持续发展。

给榆林打好“防疫针”

面对榆林的具体情况,笔者以为,要优化榆林的经济结构,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发展生态农业,建立现代特色的农业基地。榆林有大量的农村人口,并且地处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坡的交界,生态环境差,因此发展第一产业有重要的意义。要以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建立现代特色农业基地等为战略目标,积极改良和推广种植适宜地理环境的玉米、红枣、绿豆、高粱、马铃薯等特色农作物,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建成羊子、红枣、马铃薯、小杂粮等现代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强化一产结构,提高农业产值在国民总产值中的比重。

(二)优化工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榆林要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

同时要不断调整和优化榆林工业结构,着力解决南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轻重工业比例不协调等问题,重点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振兴纺织、食品、服装、医药等传统产业;鼓励发展煤矿综合采掘设备、煤化工成套设备、高效电力设备、油气钻采设备等装备制造业。

榆林拥有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同时也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资源,比如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因此积极发展新能源,走多元化路线也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选择。通过着手制定新的绿色GDP考核制度,建立能源生态补偿机制,使粗放型的经济发展向集约型转变。

要不断提高能源采收率,延长产业链条,走深度资源化之路。深化煤向电转化、煤电向材料工业品转化和煤油气盐向化工产品转化“三个转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快榆林企业重组和资源整合步伐,发展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发挥聚集经济优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三)扶持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榆林的第三产业是全市经济的“短腿”。目前,榆林第三产业整体发展不足,总量小,比重低,这与榆林的经济发展速度和趋势极不相称。即使与同样是能源经济的鄂尔多斯市相比,也有很大差距。榆林的第三产业占总经济总量的15%左右,而鄂尔多斯市一直保持在40%以上。同时,榆林现在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不尽合理,传统第三产业除交通运输业、餐饮业等行业增值外,金融保险、旅游、社会服务和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新兴的行业发展相对滞后。

调整榆林产业结构,重点是要发展榆林的第三产业。它不但可以促进经济结构平衡,而且可以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我们一定要提高对发展服务业的认识,制定优惠政策,扶持、鼓励、引导发展非公经济,增大服务业的投入力度;加快服务业硬件设施,注重软件的投资,培养人才,提高市民素质,开发人力资源,引进高素质人才,提高服务业整体管理水平;充分利用榆林历史沿革、革命史实、旅游名胜等深厚的文化底蕴,发展现代旅游服务业;采取有效措施,盘活民间资本,发展金融产业;重点发展物流业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做到工业拉动服务业发展,二产、三产推动农业一产的发展,实现榆林经济结构和谐、健康、快速的发展。C①

□ 白晨

新闻推荐

佳县:建起全省首家民俗博览馆

本报通讯员高建萌报道2月17日,全省首家民俗博览馆在佳县坑镇赤牛洼村建成并开馆接待游人参观。纺线车、土布衣、犁杖、旧木桶、打火器……这些曾在农村发挥过重要作用的生产、生活用具,随着时代的...

佳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