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山区马家梁村念“羊”经 发“羊”财

榆林日报 2021-10-12 08:00 大字

记者 赵娜 张娟娟

走进横山区马家梁村,一个个陕北白绒山羊科学养殖示范基地与一排排新农村别墅映入眼帘。在陕北白绒山羊科学养殖示范园内,可以看到养殖区、饲料加工区、省级科技示范专家大院、综合服务区等一应俱全;在养殖户们所住的别墅里,院内花红柳绿、瓜果飘香、窗明几净,无不散发着生机勃勃的气息。

“我们都是靠养羊发家致富的”,村民自豪地说。在马家梁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羊。横山区城关街道办马家梁村地处风沙草滩区,过去,这里自然环境恶劣,村民生活条件艰苦;如今,这里已被国家绒毛用羊生产技术体系命名为“绒山羊养殖科技示范基地”。这个村庄为何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这还得从全村发展舍饲养羊说起。

“以前,我们主要靠拦羊生活,规模小,收入低。国家全面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后,我们村党支部积极响应,逐步在全村实现了舍饲养羊,获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曾经拦过羊,先后担任过村上的会计、村委会主任和十几年村支书的杨文强回忆说。舍饲养羊致富,这是马家梁村探索出的一条当羊倌、发羊财的好路子。

“我们这里养的陕北白绒山羊是辽宁羊与陕北黑山羊杂交改良而来的,有产绒量高、绒纤维细长、遗传性能稳定、适应性强的特点。我养了30多年羊了,从放养到圈养,从几十只逐步养到300多只,去年我靠养羊就收入了28万元。如今,住着楼房,开着小车,日子过得好着呢。”见到村民马如义时,他正在自家的羊舍里忙得不亦乐乎。作为村里地地道道的“养羊土专家”,这几年,他不光自己致富,也带动周边人共同富裕。他告诉记者,自己除了平时会给邻居传授“羊经”外,还先后到过延安吴旗、山西五台山等地,进行养羊经验交流,为当地人传经送宝。

走进村民曹汉芬的别墅,屋外庭院干干净净,瓜果蔬菜硕果累累,屋内时不时地传出悦耳的笑声。今年54岁的曹汉芬和村里的姐妹们正坐在沙发上拉家常。“如今,靠着养羊,我们住进了别墅,儿子开上了小汽车。我每天除了照看羊子外,闲下来的时候会打理一下菜园子、跳跳广场舞,日子越过越有劲。”曹汉芬乐呵呵地说。

据了解,近年来,马家梁村在陕北白绒山羊培育发展壮大方面,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实现了产业提质增效、群众增收致富。“我们建成养殖示范园区1处,养殖小区3处,全村饲养陕北白绒山羊13000多只,养羊户户均养羊30只,人均11只。年产羊绒毛4500公斤,羊产业总收入13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500元。”马家梁村党支部书记杨培军介绍说。

在羊产业不断蓬勃发展之际,人们逐渐意识到:养羊也是有“科技含量”的。为此,马家梁村不断致力于打造陕北白绒山羊科学养殖示范区,从陕北白绒山羊规模化设施养殖入手,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采取“大专院校+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创新机制,强强联合,研究开发陕北白绒山羊高效养殖技术规范和标准,探索产业化经营新模式,通过科技示范、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研究和普及科学饲养和规范化管理技术,实现良种快速扩繁,增加农民养羊收入。

新闻推荐

乡村振兴赋 横山区党岔镇北庄村纪事

李荣银州故里,人文渊薮;北庄新村,塞上驰名。倚苍茫之冈峦,沟壑竞秀;览浩瀚之湿地,草木葱茏。定惠、响惠二渠粼粼,滋育无垠沃田;无...

横山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