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沉睡的山村村庄大变样村民笑开颜 ——横山塔湾镇陈大梁村建设小康纪实
记者 张壮壮 通讯员 武海廷 文/图
充满神秘与传奇色彩的狄青塬历经风雨侵蚀,洪流侵袭,四周的山坡早已是沟壑纵深,山脊凸现。就在那凸裸的山脊上,零星点缀着一些农户。这些散居在27.8平方千米丘陵沟壑区上的农户被划分在一个行政村,这就是横山区塔湾镇陈大梁村。多少年来,这里大山阻塞、沟壑阻隔,没有世俗的纷扰,没有城市的喧闹,也没有先进科技的带动,真有“世外桃源”之趣。
2008年,村两委换届后,梁增军以高票当选为陈大梁村委会主任。在全村发展思路上,村两委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后确定了“山修梯田沟打坝、坡坡洼洼都绿化、通水通路通电话、羊豆果药富农家”的发展思路。在做事管事方面,村支部书记陈占荣常年住在村里,办事细心周到的实际和梁增军头脑活、人脉广、门路多的特点,确定了书记主“内”,村主任主“外”的工作职责。一场斗天斗地构筑小康坦途的战役在陈大梁拉开了序幕……
筹资筹劳办学校培养后代“富脑袋”
现年56岁的梁增军,是土生土长的陈大梁人。小时候,家境贫寒,家里弟兄姊妹又多,衣不蔽体、食不裹腹的日子成了他童年的全部记忆。他也亲眼目睹了乡里乡亲在贫困线上挣扎的苦难日子。
“我要改变这贫穷的面貌,我要过上富裕的日子。”读完初中就无法再继续上学的梁增军回到家里就立下了志向。他在继承前辈勤劳朴实的基础上,更加努力地在那贫瘠的土地上夜以继日的劳作。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他家的温饱问题终于解决了,但离富裕还相差甚远。“靠天吃饭,靠牛耕人播,靠驴驮人背的耕作方式永远富不起来。带领全村农民依靠科学技术共同征山治水才能迈向富裕。”梁增军深深懂得科技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于是,他暗下决心,要千方百计把下一代培养成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人才。
大山里的孩子就只能在山里上小学。当时村办杨兴窑小学是“土台子、泥孩子”的状况,村上聘用的4名民办老师因工资太低,只能采取半种田半教书的办法维持生活。这样的情况孩子的学习能好吗?梁增军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凭着自己平时诚实守信、热心帮助邻里的威信,他自己出面动员孩子家长支持办学,补贴老师。从1992年起,全校120多名学生家长都拿出40元钱给各位老师每年补贴1000元。老师教书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学校上课时间由只在中午上课改为早晨中午全天上课,学校办学效果明显提高,1997年在塔湾全镇小学生期末统考中荣获第一名。1997年春节,梁增军组织村里的小学生组成秧歌队到乡镇到邻村拜年赚得1万元贺岁钱。
同年,他组织村民出力,利用秧歌队拜年收入的1万元现金为村小学解决了用水问题,修理了教室门窗,更换了部分桌椅。2001年,他又从榆林市教育局争取到2万元资金,为村小学修缮了围墙,油漆了大门,更换了办公设施,学校办学条件逐步好起来。
聚力聚心聚人气 解决群众“燃眉急”
“在村里搭班子就像夫妻过日子一样,要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帮助,才能把事情办好。”梁增军语重心长地说。他首先从搞好班子团结,统一群众思想,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他与全体支部委员进行认真交流,并在支部大会上讨论制订了《陈大梁村支部书记职责》《陈大梁村委会主任职责》《陈大梁村四议两公开》等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同时,根据村支部书记陈占荣患有慢性病,出门不方便的情况和梁增军在外面头脑活,门路多的特点,他们俩协商确定了在项目建设上书记主内,具体负责项目的安排实施把关验收工作;村委会主任负责争资金争项目工作。
曾在村上任18年会计的村民韩占平2012年不幸患上心血管堵塞疾症,自己手头又紧缺,看病的钱都是从亲戚朋友处借的。梁增军知道情况后倡议群众捐助,并且跑政府,到民政部门请求救助。当梁增军把捐集的善款送到韩占平手里时,韩占平热泪盈眶,激动地说:“选你当村主任时,我们极力反对,没想到你不但不计较还这样帮助我,我真是没脸见你。从今以后,我要动员我们家族里所有的人支持你的工作,因为你是一个好人,你是一个能为咱们村办实事的大好人。”一次次的帮助,一次次的服务,村民的看法转变了,人心凝聚起来了。全村发展人气足了。
通水通电通道路 破解发展老大难
梁增军上任以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解决饮水难题。他多次跑县上、到市上,向水利部门争取农村饮水项目,向电力部门争取高压动力项目。从2008年到2014年,累计争取项目资金近百万元,为全村11个自然组376户群众实施了饮水工程。水源全由水利部门化验达标,管网送到水窖口。每组建一供水站,一家建一眼蓄水窖,自来水到家户。全面结束了驴驮人挑取水,“一盆浑水用三遍,洗菜洗碗牲口喝”的用水窘境。同时,村民们还种起小温棚、建起农家小菜园,不再过一缸酸菜吃四季的日子,而是时鲜蔬菜摆上了餐桌。
梁增军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实施农网改造。2011年,他抢抓国家实施农网改造项目的大好机遇,争取电力部门对全村电网进行农网改造,农户不花钱只出劳力就实施了电网改造工程,为全村安装9台变压器,解决了抽水、搞动力和照明用电的问题。
要想富,打坝修路是出路。陈大梁村山大沟深,修路投资多,工程量大,一些特殊路段实施起来难度非常大。村上在邀请专家现场勘察后,确定了一坝一桥一路的工程设计方案,实现通路、淤地、保持水土等多重作用。从2008年到2015以来,该村争取项目资金360万元,接通了镇村断头路,实施了村组、组组和生产道路150多公里,打大型淤地坝三座,村里形成了网格状道路线,农用车、摩托车、小汽车可以通行了,村民脸上笑开了花。
养羊种豆壮产业 吃上致富“定心丸”
陈大梁村有11个村民小组351户1324人,全村拥有耕地5000多亩,林地8200余亩。村子虽然立地条件极差,但土壤肥、土质好,昼夜温差大,适宜于谷物、豆类等杂粮生长。利用自然条件,村里把大明绿豆、香谷米、洋芋、陕北白绒山羊和劳务输出确定为全村的主导产业。
为了培植和壮大这些主导地位产业,村上从改良品种、引进先进种植技术、扩大市场知名度和保低价收购农副产品等方式动员群众种植、养殖;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赚取劳务工资。为了鼓励村民种养的积极性,梁增军还自己创办了“横山县草原红绿色农副产品有限公司”,专门销售土特产品,对农民的产品实行包低价收购。目前,全村户均年种植香谷米6亩,种植绿豆8亩;全村养羊1.5万只;年外出务工人员达600人,可赚回劳务工资2000万元。201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608元。
推地打坝建水库 驶入发展快车道
经过几年的努力,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于起点太差,底子太薄,发展的总体成果还是比较滞后。2015年,陈大梁村被区上确定为贫困村,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0户,区人事局干部周伟被确定为陈大梁村第一书记。这顶贫困的帽子既是压力又是动力,机遇与挑战并存。梁增军抓住这绝好的机遇,充分借助人事局的部门优势和周伟的鼎力协助,全力跑项目、争投资、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2015年以来,共硬化通村道路、村组道路21.7公里,砖铺生产道路10.35公里;共争取项目资金165万元,新建淤地坝三座。土地是农民的根本,改善生产条件应该从改良耕地入手。梁增军从机推宽幅梯田入手改良土地。2017年,为贺家焉、吴大塔两村修宽幅梯田530亩。2018年,计划新修梯田3000亩,上半年已完成2000亩,秋收后可再实施1000亩,明年力争再实施2000亩,全面改良村民的耕地。
2018年5月7日,横山区委书记王效力在陈大梁村调研时,针对地推好了,种什么才能快致富这一问题,给陈大梁村开出了“一推二种三销售四绿化”的良方。根据王书记的指示精神,梁增军如数家珍地向一起调研的领导们汇报着村里近年来发生的变化,并掰着指头细数着今后的发展规划:梯田地里种植香谷、大明绿豆、土豆等市场上抢手的杂粮,栽植苹果树、核桃、杏树,村上与企业签订购销订单解除农民“卖难”之忧;田埂和荒坡地种植紫花苜蓿,实现绿化和饲草“双赢”。2016年,已在杨行窑和闫孝塔等自然组栽植核桃600亩,杏树400亩;在黑丰则等自然组种植黄芪1200亩。全村50户贫困户有47户已贫脱,剩下两户贫困户和一户兜低户均可如期脱贫。明年,在窑沟界再建设一座大型水库,实施高抽灌溉,发展大棚蔬菜、葡萄种植等项目;实施水产养殖,发展渔业。5000亩机推全部完工后,利用3000亩栽植苹果树,那时候百姓的日子就红火了……梁增军若有所思地说。
群众心里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2018年,村级换届时,梁增军全票当选为陈大梁村支部书记。陈大梁村正迎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朝阳阔步前进;梁增军正信心满满地与新任村主任韩占刚一起带领村两委班子和全村1292名群众在小康路上构筑阳光坦途。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吴姝霖杜芳俊报道近日,为配合横山区能源路工程建设,横山区电力局率先组织实施,对110千伏横山变电站部分城区线路...
横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横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