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对症“开药方”多举措助推精准扶贫 ——陕西省人民医院精准扶贫纪实

三秦都市报 2017-08-23 02:21 大字

徐永刚院长带领扶贫工作小组看望水掌村贫困户

“没有绿荫,人烟稀少,满眼土坡……”这是陕西省人民医院扶贫小组对榆林市横山区赵石畔镇水掌村的第一印象。水掌村是该院精准扶贫的地方,而眼前这番景象,让初来乍到的扶贫工作人员深感扶贫道路任重而道远。

深入农户摸底 制订精准规划

水掌村位于横山区赵石畔镇西南部,属于典型的风沙草滩区。全村辖5个自然村。总面积20平方公里,共有159户,总人口739人,60岁以上人口达90多人,占总人口8.2%,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外流人口达300多人,有一半多人留守家乡。全村共有党员23名,贫困户11户,贫困人口26人。水掌村属于山区,沟壑较多,水资源比较匮乏,经济发展比较落后。该村以传统的农业生产为主,主导产业为农牧业,饲养羊只和种植土豆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在陕西省人民医院院领导多次亲临现场调研,摸清该村的实际情况后,扶贫小组对该村的扶贫目标确定为“项目到村、措施到户”。

扶贫不搞一刀切 一户一法精准到人

61岁的彭振荣是水掌村的贫困户,从小家境贫寒,幼时不慎跌下崖畔,造成双腿严重残疾。长大后,拄着双拐,才能勉强行走。为了生活,彭振荣自学钉鞋,在镇上摆摊。24岁时,因为喜好,他开始自学陕北说书,租住在镇上给人说唱谋生。他不仅靠自己的手艺生存下来,还娶了媳妇,抱养了女儿。女儿出嫁后,年事已高的彭振荣与同样身患残疾的妻子相依为命。省医院驻村干部了解到这一情况,为彭振荣维修了正在居住的一孔窑洞,大大改善了他的居住条件;买了6只羊,让他大哥帮忙喂养,增加家庭收入。

像彭振荣一样身患残疾的贫困户,在水掌村有3户。为了方便他们出门,省医院特地出资购买了三辆轮椅。摸清11户贫困户的健康状况后,针对他们常患的疾病省医院又为他们送去了价值3000多元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常规药物,并将这些药品放到村卫生室,以备不时之需。此外,医院还为他们翻修了窑洞、整修了羊圈、购置了新的被褥。每逢重要年节,还会为他们送去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为了给贫困户增加生产资料,帮助他们早日脱贫,医院还为每家购买了种羊,难怪彭振荣弹起三弦都不忘共产党的恩……

加强“以农养牧” 拓宽“四加两享”

郝宪考作为陕西省人民医院派驻水掌村的扶贫工作人员,从2015年8月起任水掌村“第一书记”。在驻村摸底调研后,他认为,全村羊子存栏量4900只,人均养羊数量接近11只,可谓名副其实的“养羊大村”。“以农养牧”的产业发展模式在这里早已根深蒂固。水掌村的2300余亩耕地中,除去黑豆、绿豆及马铃薯种植的部分,其余的耕地基本都用于玉米种植。但因为人多地少,旱作玉米产量又偏低,玉米种植规模、产量无法满足羊子养殖产业发展需要。

“要想富,先修路”。在与村“两委”干部达成一致意见后,郝宪考通过申请区上的扶贫项目支持,结合省人民医院的专项扶持资金,完成了1.3公里通村道路的硬化及村组生产道路改善工程。而对于羊的销路,村民可通过“四加两享(“支部+合作社+企业+贫困户”“享无息贷款、享合作社分红”)模式销售。其具体操作模式为:由村党支部牵头,吸引贫困户免费入社,帮助有生产能力的贫困户申请3年产业扶贫无息贷款2万元,扶持发展白绒山羊养殖;无生产能力的,则通过合作社代持股,每年购买并配给“脱贫羊”,交由养殖大户代养。“脱贫羊”育成后,又由合作社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统一销售给横山区香草羊肉制品有限公司。省人民医院领导表示,如果销售遇到问题,还可让职工食堂以市场价进行采购。

授人以渔 将医疗扶贫作为长效机制

“以前接到膀胱肿瘤患者,就是直接让转到上级医院。现在虽说还无法治疗,但最起码可以进行初步的判断,是否可以保守治疗,是否需要做手术。”这是横山区人民医院外科主治医生康旭东在陕西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免费进修一年后所说的话。横山区人民医院影像科陈丹丹也认为,在省医院医学影像中心进修一年后,不仅常规病症的诊断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还对一些疑难特殊病症的诊断有了初步认识。

脱贫攻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省医院领导认为,无论是产业扶贫、生活扶贫,还是医疗扶贫,都要努力建立有效的长效机制,让帮扶对象逐渐从思想上脱贫,意识上脱贫,从而在生活上脱贫。

刘小晋本报记者刘雅婷

新闻推荐

幸福生活从这里开始 ——榆林市易地扶贫移民搬迁之横山实践

郁林家园移民社区。郁林家园配套建设的小学。郁林家园配套建设的山体公园。艾永华白斌贾海江一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一条条水泥马路纵横交错,小区内外绿树成荫。这是横山城区西南部的移民小区——“...

横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横山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