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幸福生活从这里开始 ——榆林市易地扶贫移民搬迁之横山实践

陕西日报 2017-08-17 07:07 大字

郁林家园移民社区。

郁林家园配套建设的小学。

郁林家园配套建设的山体公园。

艾永华 白斌 贾海江

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一条条水泥马路纵横交错,小区内外绿树成荫。这是横山城区西南部的移民小区——“郁林家园”。

郁林家园位于横山城区西南2公里处的兴丰村,是横山区打造的一个以保障性住房为主的,路宽、景美,水、暖、电基础设施齐全、公共服务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安居小区,总占地面积866亩,可容纳近3万人居住。其中保障性住房占地355亩,移民搬迁安置房占地87亩,学校、公园、广场、市政道路等附属设施占地424亩,总建筑面积8.18万平方米,完成投资2.25亿元。该小区目前已建成保障房3864套、移民搬迁安置房1116套,安置房户型全部为两室一厅一厨一卫,主要安置了白于山区贫困搬迁对象1116户5559人。配套建成的特殊教育学校、第七完全小学、第五幼儿园、社区管理中心、独立的引水系统等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全部投入使用。

2016年,横山区实施脱贫攻坚移民搬迁工程以来,为节约资源,消化存量房,让移民搬迁贫困户早日入住新房,采取“去库存”的办法,利用郁林家园A区1至8号楼、房屋面积均为68平方米、简装的存量房,集中安置贫困搬迁对象544户1775人。

敲开7号楼二单元103室的门,双手拄拐下肢残疾的主人热情地招呼着到访的客人。

主人叫徐思平,原来是离横山县城80多公里外的艾好峁办事处唐坪村村民。唐坪村山大沟深、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极差。徐思平是个苦命的人,父亲早年去逝,留下他与母亲相依为命。17岁那年,徐思平在山上放羊不慎摔下山崖,致腰椎、双腿骨折,由于当时医疗条件落后,徐思平在县医院治疗了一个多月,最后还是落下了双肢残疾。丧失劳动能力的徐思平为了谋生,凭借自己灵活的头脑,在集镇上租了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破窑洞,开了一家小卖部,和老母亲艰难地维持着生活。2016年,徐思平递交了移民搬迁申请,今年三月份,徐思平享受易地扶贫移民搬迁政策,住进了“郁林家园”移民安置社区。

搬迁后的新房宽敞明亮,两室一厅一厨一卫,自来水、天然气、有线电视等设施一应俱全。“那时生活条件非常艰苦,自己残疾,母亲年事已高,就是吃一担水,都要请求邻居帮忙挑。”徐思平说:“这么好的房子自己才掏了7500元,入住时我只添了一套沙发、壁挂炉和窗帘。移民办的同志真细心,为了方便我们残疾人的出行,将所有残疾户都安排在一楼居住。”

今年2月份,徐思平的母亲去逝了。“尽管没有赶上住新房,但老人家知道政府给我分到了房子。母亲临终前叮嘱我,一定不能忘记共产党的恩情。”徐思平含着眼泪说:“现在我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老母亲也该放心了,吃上自来水、住上楼房,这种做梦都不敢想的幸福生活如今变成了现实,非常感谢共产党的好政策!”

因为家里穷,自身又有残疾,47岁的徐思平一直没有成家。徐思平是一个能吃苦、意志坚强而又勤奋的人,对美好的生活充满了希望,他笑着说:“现在住上了新房子,准备在小区附近租一间小卖部,多挣点钱,如果有合适的对象,咱也想成个家,好好过日子。”

无独有偶,居住在“郁林家园”2号楼三单元102的王子芳,是横山区韩岔镇李四桐人,丈夫因病于2004年去逝,生病期间花光家里积蓄。王子芳一个人靠种七八亩地和政府救助的低保金拉扯着3个孩子艰难度日。王子芳原来居住在村上的房子年久失修成了危房,无奈之下她在镇上租了一间房,一边供孩子上学,一边回村里种地,每天起早贪黑,要走五六里山路才能到地里,辛苦一年收入只有两三千元。王子芳不仅勤劳,更是一个心底善良、乐于助人的好心人。她丈夫的大哥因病早早去逝,嫂子改嫁,丢下两个侄子无人照顾,她义不容辞地收留了侄子,担负起抚养他们的重任,这样两个不幸家庭的生活重担全都压在她一个人身上。

今年5月15日是一个让王子芳永远难忘的日子,因为这天是王子芳从韩岔老家移民搬迁入住新房的日子。“搬进新房那晚我兴奋得彻夜未眠,是党的好政策给我们创造了幸福的生活。住进郁林家园后,孩子也能在城里上学了,我还在小区找了一份打扫卫生的工作,一个月能挣600元。”王子芳说,“政府这么关心、扶持我们弱势群体,自己也要奋斗,趁现在还年轻,身体健康,我还想再找一份工作,把日子过得更好”。

像徐思平和王子芳的生活变化,正是众多横山移民搬迁户的缩影。

精准扶贫实施以来,横山区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认真落实“移民搬迁脱贫一批”政策,扎实推进移民搬迁工作。该区运用“精准搬迁、精确施策、精细管理”工作模式,严格执行人均建房面积不超25平方米,人均自筹资金不超2500元、户均不超10000元,建房成本每平方米不超1500元的政策标准,按照“开工项目抓进度、在建项目抓完工、建成项目抓入住”的进度要求,倒排工期,加快项目推进,确保如期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鳏寡老人、残疾人等特困群体是横山区贫困人口中的主要组成部分,针对这部分贫困人口无法通过移民搬迁和产业发展实现脱贫特点,横山区积极探索“一院两制”安置方式,利用大古界、清水沟、石马洼3处养老院,对搬迁对象中的鳏寡老人、残疾人、五保老人等特困单人户和2人户实行集中供养。为了切实提高特困群体的生活质量,幸福院免费为特困群众提供住宿、餐饮、浴室、健身娱乐等功能设施,全面推进敬、养老院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统一管理,使每位入住的贫困搬迁对象衣食无忧。

“一院两制”既盘活了闲置的养老资源,改善了特困群众的住房条件,也切实解决了这类搬迁户的养老问题。

据横山区国土资源局局长姚广林介绍,“十三五”期间,横山区规划安置易地扶贫移民搬迁1495户4359人。2016年,采取集中和分散安置两种方式,已安置贫困户640户2050人,其中通过郁林家园集中安置544户1775人,分散安置96户275人。2017年,横山区计划安置855户2309人。截至目前,在建143户435人、竣工391户1288人、已入住53户201人。在加快实施移民搬迁安置房建设的同时,该区还积极通过“八个一批”脱贫措施,确保所有移民搬迁贫困户早日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新闻推荐

追踪 洪灾致榆林25.5万人受灾 横山一村仍与外界道路隔断

华商报榆林讯(记者李敏)7月25日至26日,榆林部分地区遭遇罕见暴雨袭击,在横山区,截至昨日仍有1个村与外界道路隔断。此次洪涝灾害发生时,魏家楼镇处于暴雨中心地带,据灾后统计,7月25日晚至27日,魏家楼镇累...

横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横山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