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村有个“互联网+”生态农场
文图/本报记者 吕晶
榆林市横山区波罗镇长城村,位于无定河北岸,古长城脚下。这里有一个生态农场,远离喧嚣,蓝天碧水,空气清新,果蔬香甜。这里有健康绿色的有机菜地,有享誉周边的“云梁西瓜”,还有采摘垂钓的假日乐园。
2016年,该村村主任马宏运用互联网思维,成立了伯城生态农场,这是全市首家互联网+有机农业示范基地。马宏说:“伯城生态农场是以合作社的形式吸纳社员,我的出发点就是让村民增加收入,让城市居民享受绿色生活。”
打造生态农场
回归绿色生活
1999年,马宏从部队退伍回到家乡,此后,他在商海里摸爬滚打10多年。2015年,他被横山波罗镇长城村村民选为村主任。“以前我只要把自己的工作、生活安排好就行了。当了村主任后,就想着要为村民们好好谋划一下了。”
马宏思索,村里农民多年来一直过着“靠天吃饭”的劳苦日子,尽管当地的“云梁西瓜”、畜牧产业都挺不错,但是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村民们却还为卖不出产品而发愁。马宏考虑,如果能将本村的优质绿色产品通过互联网与城市消费者对接,既可以帮助村民增加收入,又可以使城市居民吃到放心有机的食品,这不是两全其美的事吗?
于是,马宏便决定运用互联网思维成立一家生态农场。“本着‘回归绿色生活\’的理念,新开发零污染荒地200亩。马宏在农场里种植了西瓜、苹果、草莓、西红柿等绿色有机蔬果,各类蔬果从种植至收获的过程中,不使用化肥、化学药物、除草剂、生长调节剂、转基因种子等。
农村社员负责种养
城市社员负责消费
2016年三伏天时,长城村村民张六娃与妻子急得彻夜难眠,家里养的一头猪已经达到300斤了,再不抓紧时间卖掉,这么热的天气牲畜也受不了。但是杀了猪,却又怕一时难以出售,造成经济损失。
张六娃找到了马宏,请他帮帮忙。马宏随即便在微信群里发出邀请:“群里的朋友们,这个星期天来长城村,我请大家吃杀猪菜,你们还能买到绿色健康的土猪肉。”
消息一发,几十个好友便迅速报名。到了星期天,张六娃现杀了家里的猪,马宏为大家做杀猪菜。当天猪肉就全部卖光了。当马宏把卖肉所得的3880元交到张六娃手上时,张六娃说:“兄弟啊,我做了半辈子生意了,从来没像今天这么利索过。以后,你说啥,我就干啥,跟着你准没错!”
村民们眼见到互联网的好处后,都积极加入到伯城生态农场中来,生态农场的土地也增加了1000亩。目前,生态农场有农村社员100多户、城市社员200多户。
马宏介绍:“既然是共享农场,我就首次应用了‘农村社员\’+‘城市社员\’的模式,村民社员们在农场的监管下种植绿色有机蔬果,城市社员交费加入,每周都可带家人、朋友来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可采摘有机蔬果。”
社员尝到甜头
发展透明加工
6月4日,榆林市民张霄雒带着家人来到农场,享受了一天绿色生活。他说:“农场的蔬菜和水果都是露天种植、自然成熟,应季新鲜,不催熟、无农药、无激素,安全绿色,我们采摘了可以放心食用,回家时还能带两三天吃的蔬菜。孩子很喜欢参加周末农场的亲子采摘。”
村民张大成为农场社员后,也尝到了甜头。张大家中每年都会种5亩“云梁西瓜”,由于西瓜皮薄,不易运输保存,所以只能销售到当地,最远不超榆林周边县市。2015年,长城村与伯城生态农场、杨凌农科院技术结合,研究出将西瓜嫁接在南瓜根上的新品种,嫁接后生长出来的西瓜,品质不变,瓜皮变厚变硬,易运输,可以销售到更远的地方。2016年,村民张世发便种植了新品种“云梁西瓜”,当年收入比前一年翻了一番。他说:“还是咱农场的先进技术好,我的西瓜最远居然卖到了三亚的高档酒店,去年靠卖西瓜收入了3万块钱。”
马宏今后打算在村里打造老作坊布局,将村里的土特产都实行透明化加工,使用传统工艺手法,酿造白酒、食用醋、酱油,制作豆腐、食用油等。“这样不仅能为市民提供放心有机食品,还能以产品为载体,尽力传播边塞文化。”马宏说。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李涛摄影报道近日,华夏人寿榆林中支组织爱心人士一行9人前往横山区杜沙公式小学对困难儿童进行慰问。华夏人寿榆林中支为横山区杜沙公式小学24名困难儿童送去夏凉被、书籍、雨伞等爱心...
横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横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