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园里的挫折与希望
本报记者在“双百三同”采访活动中
一路走 一路感动 一路写 一路收获③
本报记者 鱼玉军 文/图
榆林市横山区殿市镇王坪村青年王文帅在山顶上种植了一片葡萄园。5月7日下午,王文帅刚从镇上维修锄草刀回来,便陪同记者去参观。
沿着村委会对面的一条砖路蜿蜒而上,爬上两里路的山坡,便可望见对面山坡上白花花的几块农田,这正是覆盖着防雹网的葡萄园。
这块葡萄园面积为156亩,2013年村委会改造了山坡上的荒地建成,目前是王坪村唯一的上规模种植产业。2015年春,村民王文帅和叔父王殿刚承包种植,并成立了紫珍珠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户太8号葡萄。
“我的葡萄品质、口感都不错。”王文帅说,“这不仅是品种好,还因为这里地势高、光照好、昼夜温差大,糖类物质容易沉淀。另外,我的葡萄坚持不打农药,也保证了品质。”
对此,村会计王文君表示,这里的葡萄品质好,也是客户公认的。因为是露天种植,所以这里的葡萄是应季水果,零售价每斤6~8元,非常畅销。
这个葡萄园带动了不少村民增收,每到春冬两季,刨苗和压苗需雇用十几个人,每人每天150元工钱,两季需做20多天;就是日常修剪、浇水、施肥、绑枝也得雇四五个人。
因为葡萄树较小,再加上连续几年遭灾,目前,这里每年产葡萄不到2.5万公斤。
“正常年份,除过种植成本,每年两家总收入10多万元,这比外出打工还轻松些。”王文帅说。
然而,连续几年的灾害给葡萄园带来很大损失。2015年,这里遭受雹灾,王文帅在有关部门的扶持下装上了防雹网。2016年春季遭受冻灾,产量也受到较大影响。令人没想到的是,今年春季夜间的一场大雪,又让防暴网几近全部倒塌损坏,损失十几万元。目前防雹网已经更换了一半,因为资金问题,余下部分已停工。
王文帅说,他去年4月在横山区农商行托人贷了20万元,月息八厘几;直至今年五月份贷款逾期了,才向亲戚朋友借了9万元,一次性还清;这一年光利息付了2万多元。现在,他家余下2万多元,用来购买肥料和雇用工人。
从房间出来,放眼观望葡萄园,新装的防雹网高大宽敞,未换的防雹网多处破损,还有的葡萄树完全裸露。
“今年天气凉,到现在葡萄条只长到十多公分,往年这个时间都要长到三十多公分。”王文帅说。
下一步,他希望能把防雹网全部安装完,等有资金了,在园子周围装一圈围栏,防止动物糟蹋果园,但是这还需大量资金。
随行的驻村“第一书记”程实向合作社建议,今年邀请农技人员对果园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这样既能节约成本,还能进一步提高品质。他也希望金融机构在助农贷款方面更加主动,完善和落实好政策,提高服务质量。
王文帅说,面对挫折,咱不怕。再熬上两年,把设施建设完善。等到2019年,葡萄树也长大了,产量能上5万公斤;那时候自己就真的奔小康了,雇用的村民也会大幅增收。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在“双百三同”采访活动中一路走一路感动一路写一路收获①本报记者鱼玉军5月6日,根据省委宣传部开展“双百三同”蹲点调研采访活动的安排,记者前往横山区殿市镇王平村蹲点,进行为期一个月...
横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横山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