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撤县设区看横山”系列报道:

阳光报 2016-07-08 21:39 大字

阳光讯  “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把我承包的这一片土地以及无定河在横山县境内所有的撂荒土地,都变成良田,重现塞上江南的美好风光,夺回塞上江南这个美誉。当我老了干不动了,我可以带着孙子在这里可以让他体会到我小时候大自然给我的快乐,同时也可以让更多人在这里体会到江南风光给人的美好享受。”这是横山县横山镇吴家沟村农民何玉招的梦想,也是生活在横山县无定河流域所有老百姓的一个“塞上江南梦”。

   紧抓土地流转“牛鼻子”寻找现代农业发展“金钥匙”

据了解,横山作为陕北水稻生产第一大县,近年来因水稻种植投入大、产值小、效益低,导致大量稻田撂荒,水稻种植面积从80年代高峰时期的8万多亩,降至2011年的3000来亩。为破解这一难题,2012年横山县委、县政府安排县委农工部针对农村耕地撂荒严重的现状,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后,达成共识: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发展现代农业,而发展现代农业的“抓手”就是土地流转,只有抓住土地流转这个“牛鼻子”,就能有效破解农村耕地撂荒难题,就能找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金钥匙”。

据横山县委农工部负责人介绍,为了重振横山水稻产业,横山县委、县政府安排他们部门专抓土地流转和水稻产业发展工作,面对8万亩撂荒稻田,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大胆创新了“一转五补六扶持”奖补政策,闯出了土地流转的“横山模式”。三年来,横山县通过对“一转五补六扶持”优惠政策的落实,土地流转工作亮点纷呈,成效明显。

到目前为止,全县签订土地流转合同124份,通过政府规范有序流转土地7.6万亩,其中流转撂荒稻田5.4万亩,种植水稻4万亩。涌现出全国种粮大户乔俊宏、何玉招2人,乔俊宏种植水稻1.2万亩,何玉招种植水稻1万亩,白云雷从东北引进稻蟹共生技术,发展稻田养蟹3000多亩,还有胡克财、杨旺荣、田炳军等经营规模不等的种粮大户26家,同时引进江苏王俊传、内蒙刘勇种粮大户2家。

以科技为抓手试验田亩产突破1600斤

据了解,2015年初横山县成立了由3名江苏籍高级农艺师、水稻种植专家和本县农业科技人员组成的无定河水稻种植技术专家大院,为水稻种植大户引进新技术、培育新品种,无偿提供播种、育秧、施肥、除草等田间管理技术。专家大院去年试验种植水稻新品种14个,其中30亩倍增2号稻试验田亩产突破1600斤。

此外,横山县委农工部负责人介绍,他们充分利用西洽会、杨凌农高会、革命老区名优特产北京展销会等平台,组织种粮大户赴会参展、宣传、推销“横山大米”。为全力做好“横山大米”成为全国知名品牌打下了良好基础。

以白云雷引进的“稻田养蟹”技术为例,它(稻田养蟹)是一种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稻蟹共生、互惠互利,水稻不施化肥,不使用农药。因此,在这种模式下生产的水稻(大米)和螃蟹是消费者最放心的有机食品。他的稻田养蟹基地一期开发稻田1200亩,其中稻田养蟹350亩,直播水稻850亩;建成了年加工能力万吨级的现代化系列大米加工及包装厂;注册了“香草湾”大米商标。预计可生产有机稻谷72万斤,优质螃蟹2万公斤。

“出钱、出力”为种粮大户营造了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2011年,横山县玉招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初期,资金不足将是他们的一大难题。为了破解种粮大户贷款难融资难的突出问题,横山县委、县政府积极探索融资渠道,尝试县财政拿出1000—2000万元专项资金,作为横山县土地流转基金,以解决种粮大户生产过程中周转资金严重不足的燃眉之急。同时,积极协调农商行等金融部门帮助种植大户贷款融资,助推县域水稻产业健康稳步发展。

与此同时,横山县财政还在2015年投资400万元硬化水稻生产园区道路36公里,有效解决了种粮大户水稻生产机械出入难、运输难的突出问题。极大地改善了现有的2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为大户营造了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预计“十三五”末横山水稻种植面积将达到8万亩

截至目前,通过政府引导,种粮大户创新了流转模式,实现了土地经营规模化,农业发展产业化和现代化,横山县水稻种植历时三年就攀升到4万亩。形成了流出农户得租金、流转大户得效益、政府放心得粮食“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无定河撂荒稻田华丽转身,实现了“塞上江南梦”。

2016年,横山县对水稻种植奖补政策做了调整,只要连片种植水稻100亩及100亩以上的大户每年每亩奖补150元。并把水稻种植列入农业保险范围之内,解除种粮大户的后顾之忧。

与此同时,还将紧紧抓住“十三五”省上规划以横山县为主的无定河沿岸开发10万亩稻田的机遇,积极争取省、市项目资金,把涉农部门的项目资金与土地流转、水稻产业相结合,资金捆绑使用,项目集中实施。大力开发无定河、芦河沿岸撂荒稻田,确保“十三五”末横山县水稻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在此基础上结合波罗古堡、无定河湿地、王圪堵水库、党岔古银州等旅游景点,着力打造无定河水稻生产园区休闲观光农业。

认真总结土地流转经验,积极探索南部山区、北部风沙区土地流转的新模式,有效遏制其耕地撂荒,努力建设家庭农场、家庭牧场、农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服务主体,大力发展南部山区、北部风沙区现代特色农业。

土地流转“横山模式”—“一转五补六扶持”

“一转”:土地流转。“五补”:一是大户种植水稻每亩奖补100元,种植其他农作物每亩奖补50元,连补三年;二是流出农户在流转合同期内每年每亩奖补20元;三是村委会组织协调集中流转500亩以上,每亩一次性奖励20元;四是乡镇组织协调流转1000亩以上,每亩一次性奖励10元;五是因自然灾害导致水稻绝收每亩补助300-500元。“六扶持”:一是项目扶持(省、市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建设、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等农口建设性项目);二是农机扶持(农机具补贴、机械化深翻地补贴等);三是科技扶持(成立无定河水稻种植专家大院、技术培训、新品种试验、科技特派员、科技服务下乡到田间);四是政策扶持(良种、化肥、地膜等农资补贴和农业保险);五是信贷扶持(涉农银行优先给大户放贷、贷款贴息等);六是金桥扶持(组织协调、信息传递、政策宣传、产品推销、市场对接等无偿服务)。建立卡册台账,实行县、镇、村三级管理机制,受到省市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被誉为土地流转的“横山模式”。 高慧鹏 白璐璐 钟方东

新闻推荐

“撤县设区看横山”系列报道之:日渐完善的榆林“后花园”

芦河岸边的景观长廊横山地处榆林能源化工基地“人字形工业走廊”的中心地带,可以说横山是榆林市的后花园,它不仅是榆横工业园区的核心地,也是榆林中心城市扩张的接续地和承载地。横山也是正在建设的...

横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横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