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她用爱心与命运抗争

陕西农村报 2015-11-13 18:00 大字

   本报记者 鱼玉军  通讯员 雷建忠 雷雨虹 文/图

现年30岁的李爱梅是横山县一位普通农家妇女,她自小历经磨难,却满怀爱心与命运抗争,撑起了一个命运多舛的家庭。

1985年7月,李爱梅出生在横山县南塔乡的一户贫困农民家庭,几天后她的双胞胎姐姐夭折了,家人遂将她送养给了党岔镇韩石畔村李生宽、马社莲夫妇。

李爱梅从小体弱多病,养母身体也不好,为了治病,家里把所有能卖的都卖了。爱梅5岁时养母因肝癌离开了人世,第二年父亲也因病去世。

爱梅在饱受亲人诀别的痛苦中,跟着爷爷、奶奶过着缺衣少食的生活。在小学三年级时,13岁的小爱梅被迫辍学了。她跟着爷爷下地干活,回家做家务,每天早出晚归。17岁那年,爷爷、奶奶也相继去世。

2003年冬,刚满18岁的李爱梅经亲戚介绍,与寺儿沟村后生周天飞结婚,好日子才算开始。可是,婆家奶奶也常年有病,孙媳妇整日细心照料。奶奶68岁时又瘫痪在床,爱梅每天给她端屎送尿,擦拭身体,把家里也打扫清洁干爽。虽然家里条件不好,可她尽可能让奶奶吃好一点。一次,奶奶想吃猪蹄,爱梅二话不说,骑自行车去十里外的鱼河镇上去买。去了,才发现猪蹄涨了三毛钱,怎么搞价,老板都不给卖。急得爱梅站在一旁落泪。最后爱梅把事情原委告诉老板后,老板非但没有要三毛钱,还给爱梅多切了一块猪头肉!由于她的精心照顾,病魔缠身的奶奶活到了72岁,在辞世时颤颤巍巍地说:“我的一生最大的幸福就是摊上一个好孙媳妇,知足了。”

正当李爱梅憧憬着美好生活时,不幸又一次降临在这个家庭。2011年丈夫周天飞得了白血病。公公带着丈夫去北京看病,李爱梅在家经营豆腐坊的生意。她不会开三轮车,就自己学,每天往门市、学校送,剩下的转村叫卖。

在北京,不仅高昂的医疗费让全家感到恐惧和绝望,而且医生说,医好丈夫病的概率只有百分之三十。2012年,一位好心湖北小妹捐献骨髓,横山县党岔镇干部群众纷纷伸出友爱之手:寺儿沟村支书带头捐款,村主任周凤旗一个人捐了56万元,牛世祖捐了20万元……在一片爱心的资助下,丈夫顺利的进行了化疗和骨髓移植。

全家人渡过了这个难关,爱梅活着虽然难过,但是她被磨砺得坚韧不拔。她克服了常人所不能克服的困难,办起了养殖场,养猪20多头,养羊100多只,她学会了杀猪、杀羊,懂得了管理。

屋漏又逢连阴雨。2013年底,公公周风平又查出肿瘤。爱梅八次带公公去北京检查,化疗已经花去了20多万元,公公在病痛的折磨下很快瘫痪。早先,公公就自己拔去了封闭治疗的管子,拒绝花钱治疗。但是爱梅还是要在渺茫中为亲人寻找生机。公公手术过后,完全卧床,每天的洗漱,吃饭,大小便,做锻炼和其他护理,总是爱梅细心护理下完成。爱梅不求别的,她要让公公站着度过他最后的人生……

爱梅说,今年秋天,村里要修无定河大桥,她已经报了名,准备捐资1000元。爱梅最大的理想是让爸爸好起来,一家人和和睦睦过一生,然后把她的养殖场发展到养猪100头,羊200只,还清欠下的债务。“感谢那些在生命中给予帮助和教诲的亲戚朋友,是他们让我学会了感恩和付出。”爱梅坦言:“30年来我先后体会过不少冷漠和心酸,经历了人生最黑暗的年月,但我从来就不曾想过对命运低头,我把自己最好的一面给了家人,给了社会,家是我的根,我的归宿,家是我愿意一辈子奋斗的所在。”

新闻推荐

烂尾楼盘的是是非非

何俊洲记者刘小成刚刚过去的春节,对于横山县的马东(化名)来说,又是一个难熬的春节。别人家过春节喜气洋洋,而他家却笼罩在愁云惨雾当中。曾经为了能有一处安身之所,他耗尽全部积蓄,外加债台高筑。如今他...

横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横山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