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横山 转型升级催生发展活力

陕西农村报 2015-10-09 18:23 大字

本报讯(曹博雷雨虹报道)因煤而兴的横山县面对煤炭市场持续低迷的不利局面,县委、县政府以“四个一(一黑煤炭产业、一白陕北白绒山羊、一绿生态建设、一城城镇化建设)”工程为龙头,主动作为、综合施策,不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催生了发展活力。截至今年8月底,全县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2.98亿元、42.20亿元、22.59亿元,较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4.2%、27.2%、2.9%。

抓工业,筑牢强县之基。横山在加快推进煤炭资源整合的同时,新建一批以煤转化、新能源利用为主的大项目、好项目,转变过去单一的工业结构,极大地提升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形成了工业发展的多元化格局。

煤炭资源整合有序推进。全县25处矿井中,资源整合13处,生产矿井6处,机械化改造3处,新建矿井3处,年核定生产能力1545万吨。

煤电项目建设成果丰硕。目前,赵石畔2×1000兆瓦煤电一体化项目正在实施进场道路、设备招标等工作;波罗2×1000兆瓦煤电一体化项目正在进行三大主机招标;榆横至山东1000千伏输变电项目“四通一平”已完成,正在进行设备及施工招标、线路工程征地。

新能源产业初具规模。短短两年内,建成新能源产业园区2个,分别是:狄青塬高效林草及风光互补示范园区、雷龙湾1GWP高效林草光伏示范园区。其中,狄青塬49.5兆瓦风力发电项目一期建成并网发电,二期正在建设;狄青塬晶合太阳能二期预计11月建成;陕西煜龙、中电投、江山光电3家企业已入驻雷龙湾光伏园区,其中陕西煜龙光伏发电项目启动实施。

据悉,截至8月底,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94.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40.6亿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55.6%、27.3%。抓农业,铺平致富之路。北部风沙草滩区,以发展羊产业为主,重点在品牌保护、良种培育、羊产品深加工上做文章,羊产业已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主渠道。全县共有规模养羊场191个,羊肉加工企业11家,年加工能力1000吨。2014年,全县羊子饲养量180.5万只,羊产业实现产值10.59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80.1%,占农业总产值的45.1%,农民人均养羊收入3210元,占到农民人均收入的35%,2015年羊子饲养量力争突破190万只;南部丘陵沟壑区,以种植业为主,着力打造小杂粮生产、加工基地。

全县杂粮种植面积达到48万亩,小杂粮加工企业突破6家,年加工能力超过5吨,横山大明绿豆、波罗古堡等杂粮企业已初步形成品牌,带动效应明显;中部河谷川道地区,以芦河、无定河沿线为重点,规划建设水稻种植农业示范区,打造“陕北水稻种植第一县”。全县累计规范化流转土地7.6万亩,建成机械化水稻种植基地4万亩,年生产水稻1.4万吨,涌现出种粮大户26家。

抓三产,开创繁荣之举。横山县依托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健全组织机构。积极筹建横山县旅游文化产业开发建设领导小组,着手制定全县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组建横山县旅游文化产业开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和旅游协会,开通横山县旅游网站,提升横山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

坚持重点推进。重点依托王圪堵水库,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移民新村,打造集观光农业、旅游度假、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榆林后勤服务保障基地,最终形成以王圪堵旅游服务基地为带动,以波罗古堡、无定河湿地、李自成故里等为辐射的榆林——横山旅游经济圈。目前,统一规划、集中打造的王圪堵水库18个移民点启动实施17个,主体完工8个,并参照社区模式进行管理,统筹安排绿化、道路、学校、医疗服务等基础设施,保证后期发展的连续性。

注重园区发展。2014年,西南新区有汽车4S店27家,实现销售额28.3亿元,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3.4%。为实现榆横一体化,横山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力加快推进园区建设。发展定位上,重新提升西南新区规划设计,坚决杜绝违建、乱建和低层次、低水平重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上,高标准贯通榆靖公路横山段(一期建成使用,二期全面启动),打通西南新区与高新区4条连接线(其中草榆路与榆林大道互通平交工程基本完工);项目引进上,榆林市委、市政府已决定将榆林大学、综合运动中心选址在横山县三产服务区,规划建设大学城。这些项目的实施,使园区的集聚效应和经济带动效应更加凸显,将使其成为横山未来经济发展的桥头堡。

新闻推荐

横山五大目标加快小康步伐

本报讯(靳天龙通讯员张新春)近日,记者从横山县获悉,该县在“十三五”期间确立了五大奋斗目标以加快实现全民小康。横山县“十三五”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围绕富民强县总目标,加快推进能源大转化、农业现代...

横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横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