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横山:煤炭生产秩序“大变脸”不少门市上写着“此房出租”

榆林日报 2010-12-09 22:28 大字

□本报记者马建绪

横山县地处榆林能源化工基地腹地,是榆横经济一体化的“桥头堡”。近年来,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但在大开发、大发展的同时,各类矛盾和问题也日益显现,特别是涉煤问题和投资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

个别村民把煤矿当成“摇钱树”

横山掀起“挡煤矿风”

“一听见煤矿上有响动,就骑上摩托车到矿上了。”这是过去一年,横山矿区部分村民“挡煤矿”的基本写照。

乡里群众与县城的干部说,有的村民把煤矿当成“摇钱树”,今天没钱花了“走,挡煤矿去。”随便几个村民,往煤矿一走,“咋,我们家的井子又没水了”,一句话就可以挡住煤矿不能生产。“真的没水吃了吗?”殿市镇政府一负责人说,为解决当地群众的饮水难,乡政府早就将自来水送到了村里,可村民拒绝将水管接到自己家,曾出现投资36万元的饮水工程竣工一年后仍无法投用的现象。

村民王明全对记者说:“我也跟上别人去挡过煤矿,好多人都是跟上混。就是挡回来点好处,大多还是叫个别领头的人拿走了。”走访中记者得知,“挡煤矿”的现象多是个别人煽动,不明真相的村民跟风。

在殿市镇的街道边上,有村民说:“都是一个村里的,谁不跟着去,就要挨骂。”有的地方还出现去挡一天煤矿每人发500元的现象,若是被公安部门关了1天,组织者给发1000元。在这样的大气候和“激励机制”下,横山县涉煤村镇到处掀起“挡煤矿”之风。

煤企停产全民吃了亏

记者近期在殿市镇实地采访,这里距横山县城30多公里,是上世纪50年代横山县的旧县城所在地,从那座古老的影剧院,整齐划一的老砖头街道,依稀可见当年的盛景。

在镇上搞修理的郭来栓师傅说,2009年煤矿停产前,他的门市每年能收入15万元左右,去年煤矿一下停产,生意基本没了,一天才能赚百十元钱。煤矿开着时,刘振国在镇上开的酒店每天人流量在3000多人,煤矿停产后来酒店吃饭的人少了,连房租也赚不回来。镇上其它门市更是生意冷清,不少门市上写着“此房出租”。正在刘老板酒店里吃饭的客人说,个别村民无止境地伸手要钱,导致煤矿关停,不光是煤矿损失,群众的损失更大。“我们村80多辆四轮车煤矿开着时一年收入至少十几万元,现在全部停下了,卖了的就有40多辆,有人连买车的贷款也还不了。”   (下转第四版)

新闻推荐

转作风办实事得民心 ——横山县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纪实

曹阳湾村农民领到农机具喜笑颜开李强摄本报通讯员雷雨虹李强“有困难找干部,办实事助致富,再难的事都会给答复。”这是笔者在横山县农村采访时听到的一句话,也是横山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

横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横山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