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桥头公园成了“马路劳务市场”用工无手续埋维权隐患亟待规范

榆林日报 2010-11-12 12:59 大字

本报记者刘涛报道 在榆林南门口榆阳桥头公园附近,自发地形成了一个劳务市场,每天都有上百人在此求职、招工,本报去年11月15日就此事进行过相关报道。近日,记者在此采访时发现,这个“马路劳务市场”依然热闹,无论是求职者还是招工的,都无需任何手续,从而埋下不少隐患。

马路变身劳务市场埋下交通安全隐患

11月8日早晨6时许,榆林南门口榆阳桥头公园附近的机动车道上、台阶上,便有数十辆三轮车、自行车横七竖八地停放着,近百名待工的劳务人员在此聚集。其中一些人还在地上摆出木工、泥瓦工、装饰工等牌子,一旦看到有招工人员到来,立刻将对方团团围住,希望自己能被选中。

据记者观察,这个“马路劳务市场”虽然给务工者和招工者带来很大便利,但也埋下重大交通安全隐患。这些务工人员绝大多数站在马路中央,对身边疾驰而过的车辆熟视无睹。车辆经过这一路段时,也不得不放慢速度行驶,不但造成交通堵塞,而且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用工无需任何手续务工权利难以保障

来自横山县的陈师傅告诉记者:“在这里招工不需任何手续,只要召唤一声就行,除非恶劣的天气,不然不愁找不到小工。”

现场的一位女工说,这个市场大,来招工的也很多。但并不是天天能找到工作,有时在此等候一上午,也没有找到活。有时,她清晨5点多就来等候,希望能有活干,有没有手续倒无所谓。

一位来榆务工的男子说,农民工学历低,又不懂什么专业技术,只能干些短期零活儿,因此,很少有人去正规的劳务市场。

“低门槛”带来“高人气”,但也存在不少无法预料的隐患。给陈师傅帮忙的女工说:“有的招工人员要求女工穿高跟鞋、打口红、画眉线。前段时

间,有个女工还被招工人员欺负了。还有一次,一个工友从钢架上摔下来砸成重伤,得不到赔偿。有时,我们干一整天活,还拿不到工资,由于没有任何凭据,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正规市场无人问津马路市场亟待规范

11月9日上午,记者在位于榆林经济开发区劳动保障大厦二楼的榆林市公共职业介绍服务中心看到,为了方便务工者和招工单位双方需求,该中心设置了培训登记、创业指导、业务代理、职业指导等十多个服务窗口。但这里与南门口“马路劳务市场”的热闹红火形成鲜明对比,偌大的服务大厅内竟不见一个求职者。

某单位一位负责招工的工作人员说,在正规劳务市场招人太麻烦,他们一般用的是短工,工期就三五天,“马路劳务市场”招人不需任何手续,况且农民工外出随身所带证件也少,因此还是这里方便。

据了解,榆林这种自发形成的“马路劳务市场”,并不止南门口这一处,

还有东沙林管站附近等处。

榆林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人才资源建设科的负责人说,2008年省政府提出全省各级政府要建立人力资源市场,并纳入“民生八大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目前,市本级人力资源市场已建成投入使用,设在榆林经济开发区劳动保障大厦二楼,开展的主要业务是为城镇失业人员、农村进城的劳动者、大中专毕业生提供职业指导、职

业介绍、职业培训等就业服务。榆阳区人力资源市场建在东郊金沙北路,现主体已经完工,预计明年年初将投入使用。今后,他们将积极引导进城农村劳动者到人力资源市场求职,努力使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都能获得人力资源市场的免费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等就业服务,逐步规范农民工劳务市场,减少劳资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新闻推荐

坚定信心抓住机遇 加快推进榆横一体化建设

李金柱在横山县考察时强调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加快推进榆横一体化建设本报记者刘晓丽报道冬日的横山,银装素裹。11月24日,市委书记李金柱在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周树红和市委办公室、政研室、发改委、财...

横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横山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