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横山县走出种草养畜新路子

榆林日报 2010-10-30 13:01 大字

本报通讯员孙明鹏报道横山县按照“依靠科技,综合开发,突出重点,生态优先”的要求,依托水保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结合县情立足草产业发羊财,走出了一条以水保重点工程建设带动畜牧业发展的好路子。

横山县素有“上郡畜牧天下饶”之美称,是全省白绒山羊基地县,养羊历史悠久。为了调动群众种草养羊的积极性,该县适时作出了《关于大力发展羊产业的决定》和羊产业开发实施方案,并在全县范围内实行封山禁牧舍饲养羊。同时还制定了关于舍饲养羊的优惠政策,从区域布局、资源开发、资金筹措、部门协作等方面均作出明确规定。围绕县上的这些文件和优惠政策,该县水保重点办抓住机遇,率先在项目区推广实施,给群众算效益账,种1亩坡耕地可产粗粮60—80斤,纯收入40多元,种1亩草可养2只羊,2只羊绒、毛、羔等纯收入600元,是种粮的15倍。通过算账对比,广泛宣传,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种草养羊的积极性。

改变传统的养殖习惯,变放养为舍养是羊产业的一次革命。为此,该县坚持狠抓种草,发展草产业,使舍饲养羊得到巩固和发展,他们首先按照“谁承包、谁治理、谁种植、谁受益”的原则,每年与项目村签订种草合同,无偿提供草籽,鼓励村民种草。同时,结合退耕还

林、还草和生态建设项目,主动和涉农部门联系,实行部门联动,资金捆绑,集中连片,规模种草,以草定畜。并积极开展饲草加工调制,推广秸秆粉碎、青贮、氨化和微生物发酵技术,提高饲草利用率。通过这些技术和行政措施,两年多累计种草605公顷,为推进封山禁牧舍饲养羊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为了使项目区群众对种草养羊有充分认识,县水保重点办组织项目区村干部、养羊大户多次去横山镇马家梁村,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为养羊提供技术帮助。同时投入一定数量的资金,帮助养羊大户建水窑、蓄水池、小高抽、青贮氨化窑池,抓典型、树样板。石窑则流域五里墩组村民朱海玉2008年从东北引进白绒山羊20多只,精心管理,科学饲养,目前存栏羊子达40多只,年羊子净收入2万多元。在他的带动下,该组掀起种草养羊的热潮,户均养羊12只以上,人均羊子收入达1000元。在这些典型样板的带动下,项目区羊子已发展到5万多只,村民人均羊产业收入达600元,已经成为当地村民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

2002年,省科技厅将横山县确定为“高效设施畜牧业科技示范县”,县上先后承担了“陕北白绒山羊快速繁殖技术开发”“陕北白绒山羊联合育种”“陕北高效设施畜牧业科技示范

县”“舍饲养羊技术推广”等一批国家、省市科技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解决了全县推行设施养羊出现的新的技术问题,保证和促进了全县羊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此,重点办积极与相关部门配合,聘请畜牧专家和技术人员,在项目区加大良种引进推广力度;另一方面,培育养羊大户,以他们为典型,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技术,研究开发了规范化舍饲棚圈和分群管理、分类饲养等措施。在发展羊产业的实践中,广大农民切实体会到科技正确运用的决定性作用。

“民以食为天”。建设高标准的基本农田,是粮食安全的根本保证。在重点工程实施中,该县始终把建设“两高一优”的基本农田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从规划到施工,每一个环节都严格规范实施,牢固树立“宁要一亩高标准,不要十亩低水平”的治理原则,并贯穿整个治理工作的全过程。目前,项目区新修的355公顷基本农田全是15米以上的宽幅梯田,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了退耕还林还草,实现了“双赢”的效果。在项目区推广机修梯田软坎生物化措施,既保护了梯田的软坎,养护了梯田,又能够蓄水保土防止水土流失,栽紫穗槐枝条作为喂养羊子的饲料和种地肥料,为群众发展舍饲养羊提供了丰富的饲草资源。

新闻推荐

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活动

本报通讯员张新春报道11月1日,横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颁布4周年,举办专项宣传咨询活动。此次宣传活动共向群众发放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宣传...

横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横山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