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农村不比城里差”

榆林日报 2009-11-14 22:42 大字

一条平坦的通村水泥路,把我们送到横山县波罗镇朱家沟村,几排白墙的村民新居,四周被农田包围。村民石秀丽家的院门前的路边,“美丽村落是我家,农村不比城里差”的标语反映出了朱家沟农民的新生活。

推开石秀丽家的铁大门,整个院子都铺了砖,房子约300平方米,分为四室一厅一厨一卫,房子打扫得十分干净,白墙、白地板使房内显得格外敞亮。她家里也用上了自来水,还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前院的右上角的羊舍内养着10多只白绒山羊,后院养一头猪几只鸡,还有一块明年准备种蔬菜的小菜园,房后还修起了集雨窖。修建这样的房子共花费11万元,其中政府为她家补助2.1万元。石秀丽家是去年初从行路难、吃水难的山崖上搬到这里的。

近年来,朱家沟村120余户常住村民,到今年已有81户搬进村上集中建设的新农村,每户的修建模式与石秀丽家相同,占地近1亩,将原来分散居住的村民集中在一起。同时,在村民的居住区附近新建设了800亩宽幅梯田,使人均平整耕地达到2亩,村民原来距离居住地较远的坡耕地已退耕还林还草了。

新村中心地带新修了小学,解决了学生上学难问题。原来村里居住分散,大多数学生上学要走二三公里山路,有的要走近5公里的山路,现在离学校远的也不超过1公里路。原来解决全村人饮水问题,由于居住太分散,9个自然村分布在18平方公里的山地上,投资太大,村民饮水问题一直没办法根本解决,新农村建成后,新村居民才用上了自来水。

石秀丽家的院子前就有平整的耕地3亩,全部种着黄豆。另外6亩耕地,也都在附近不远处,种了玉米、绿豆等作物。这么多耕地和家畜大多时候都由她一个人照看,年收入1万余元,丈夫则农忙时务农,农闲时在附近的煤矿打工,年收入2万多元。而在她家搬进新村前,分散的坡耕地和行路吃水难等问题,使她丈夫几乎没有剩余的精力去打工。

“明年利用集雨窖的水,在房后菜园种上些蔬菜,生活就更方便了。”石秀丽微笑着说。

【横山篇】

本报记者 李狮

新闻推荐

榆林市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巡讲活动结束

本报记者张琛实习生李玲报道8月24日至9月3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组织榆林市部分省、市道德模范组成报告团,在全市12县区进行道德模范基层巡讲,各县区组织干部、职工、师生等数千人聆听报告...

横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横山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