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谷墙头:村美人富产业旺

榆林日报 2021-11-12 08:26 大字

青贮密植玉米收割作业现场。吴杰 摄

记者 吴杰 通讯员 王卫东

近日,记者在府谷县墙头农业园区墙头村看到,阡陌纵横的乡村道路,日新月异的村容村貌,欣欣向荣的生活环境,丰收又增收的田野新气象……一幅村美、人富、产业兴的小康风帆扑面展开。

“我们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守好了青山,如今换来了金山。”墙头村走农旅融合发展路子,群众实现增产增收,人均收入超过1.6万元,实现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日子越过越红火。

农旅融合放光彩

墙头村地处陕、晋、蒙接壤处,是黄河和长城交汇的地方,山清水明。

2017年,随着陕西沿黄公路的贯通,墙头村抓好区位优势,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农业资源,农旅产业蓬勃发展。

几年来,墙头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累计投资1000多万元,打造了闻名陕、晋、蒙的黄河入陕第一湾、鸡鸣三省、紫城寨等旅游景区,壮大了乡村农旅项目,加速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走好以农促旅的路子,推动农业从生产向生态、生活功能拓展。该村在“海红花观赏节”“西瓜节”等知名农事品牌活动的牵引下,农事体验活动丰富多彩,形成了青草地采摘园、海红果采摘园、休闲度假农庄等农旅发展模式,营造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年接待游客达10万人次以上,带动农特产品销售900多万元。

目前,墙头村建成了全省特色与休闲农业品牌推广最美乡村、最美农事活动景观、旅游特色名镇,逐步走上了游客“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农旅融合发展的产业路子。

“墙头持之以恒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农业的多种功能逐步实现,农旅产业逐步成为群众增收致富新的增长点,百姓真正地吃上了‘生态饭’。”墙头农业园区党工委书记赵平自信地说。

产业多元高效能

凭借得天独厚的土地、水源、气候等区域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墙头村群众涵养了热爱农业的深厚情感,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分享到了更多增值收益。

该村抓住提高农业效益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这一主线,改良花生、红薯等传统作物品种,建成西瓜特色产业小镇,形成“瓜菜主导、特色多元”的产业结构,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此外,墙头村引进农业新技术,发展优质、绿色农业。探索农作物“复合型立体种植”、套种、复种技术,科学搭配品种、适期适时早播,优化带型、合理密植,投资560多万元建立了羊肚菌菌种研发培育、鲜食海红果基地,建成了千亩玉米、花生、红葱、海红果、小杂粮种植基地,获得高效收益,亩产值超过万元。打造绿色安全生态农业,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探索生物菌、有机肥、可降解地膜种植技术应用,成立了农产品检测站,推行秸秆还田,推动建立主要农产品标准生产体系。

一幅幅美丽的田园画卷徐徐展开。墙头村灰白的硬化道路向田间地头延伸,多彩的农业变景区、田园变公园,走上了可持续循环发展的绿色健康生态产业链。

村貌蝶变图景新

沐浴着冬日暖阳,徜徉在村头巷尾,黑色的柏油马路、整齐的玉米垛子与自然景色相映成辉。

村民富起来,乡村也要美起来。墙头村打造田园综合体,打通人居环境长效管理的“最后一公里”,建成了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三大革命”全覆盖,村户雨污分离,生活垃圾从户到村日清理,刷新乡村颜值,促进乡村文明,乡村品质提升。

目前,墙头村实现了硬化、美化、绿化、亮化全覆盖,村委会、文化活动站、休闲娱乐广场、老年幸福院俱全,水、电、路、通信通达到每家每户,田间道路全部实现了硬化。同时,还打造了以农耕文化、特色农业、田园风光等为主题元素的涂鸦小镇,街面改造成柏油马路。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涵养文明乡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墙头村基础设施建设引发的蝴蝶效应,带来的不仅是乡村面貌的改变,更为群众增收、乡风文明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动力与支撑。”这是前来参观学习的各界人士的共同感受。

新闻推荐

陕西省“十四五”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建设内陆开放高地规划发布 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建设到2025年取得新突破

扎实推进五大中心建设、拓展国际合作新领域、实施开放合作九大工程……11月3日,省政府网站发布陕西省“十四五”深度...

府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府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