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头化尾”让榆林更美

榆林日报 2020-11-26 08:21 大字

本报记者 白潇

“十三五”以来,榆林依托资源优势,持续深化“12363”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发展战略,科学推进资源开发利用,全力打造“煤头化尾”全产业链新型化工产业基地,创建国家级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

能源供应变革

——开发利用与生态环保并行

榆林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加快能源供应方式变革。

“十三五”期间,榆林市陆续建成和在建千万吨级高效现代化矿井19处,总产能2.58亿吨,占榆林市总产能的51.58%;新增新能源装机665万千瓦(光伏408万千瓦,风电257万千瓦),新能源发电达到898万千瓦,占榆林市电力总装机的29.3%。

同时,榆林市积极推动煤炭开发由自动化采掘向智能化迈进,煤矿回采率提升到90%,绿色矿山达到80%以上,油气从开采到转化再到尾气废渣综合利用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榆林煤炭交易市场更名为榆林能源化工交易中心,积极探索建立与煤管票挂钩的煤炭市场交易新机制,进一步扩大“榆林煤”的品牌效应。

2019年,榆林市生产原煤4.64亿吨、原油1054万吨、天然气176亿立方米,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12.39%、5.52%、10.16%,全省总产量的73.19%、29.76%、37.27%,榆林已成为国家优质煤炭供应的重要基地和油气当量第一省的核心区。

重大项目带动

——能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榆林依托“一县一区、一区多园”的发展“阵地”,有效引领能化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以来,随着8个现代煤化工和1个石化示范工程列入国家级规划,总投资3100多亿元的一批重大转化项目扎实推进,榆林逐步构建起了煤炭分质利用、煤制甲醇—烯烃及下游、煤制芳烃—乙二醇—聚酯、煤制油、煤基高端化工、氯碱化工等6条产业链。同时,精细化工园中园完成布局,真正实现了从原料向材料转化、从大宗化学品向终端应用品拓展、从产业链中低端向高端迈进的“三大目标”。

随着全球首套百万吨级煤间接液化制油项目和首套45万吨煤油共炼示范项目分别建成,世界首套万吨级甲醇制芳烃、全球首个煤油混炼等一大批国内外领先的大型能源深度转化项目陆续投产,榆林已掌握了煤间接液化、煤油共炼、煤焦油加氢等3种典型煤制油工艺。2019年,榆林煤制油产能占到全国总产能的17.3%,成为高端能化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烯烃240万吨、煤基油品160万吨、煤制甲醇305万吨、煤制醋酸30万吨、聚氯乙烯135万吨、煤焦油加氢222万吨,这些高端能化产品已成为榆林能源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据统计,“十三五”以来,榆林重点能源化工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1469亿元。今年前三季度,榆林市规模以上能源工业企业产值2668.44亿元,占榆林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80.7%。

前沿技术支撑

——要做行业“翘楚”

榆林作为国家四大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之一,真正实现了优质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

2019年,陕煤榆林化学煤炭分质利用制化工新材料示范项目的开工建设,让榆林拥有了目前煤炭加工能力最大、产业融合度最高、技术集成度最复杂、产业链最贴近终端市场的煤炭转化示范项目,对全国乃至全球煤化工产业的发展走向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同年,榆林正式开启创建国家级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目前,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院榆林分院预计年内完工,中科院大学能源学院榆林分院秋季正式招生;积极争取设立洁净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加快浙大榆林先进技术研究院、上海交大新材料研究中心等落地;全面参与中省重大科技专项,推动一步法制烯烃、甲醇制芳烃等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出台支持科技创新14条措施,与西北大学等高校达成共建13所产业研究院协议。

以此为契机,今年“落地”的恒力(榆林)煤化一体化产业基地项目,在行业内首次实现了从煤炭制烯烃、芳烃到精细化工、PTA、聚酯、化纤和纺织新材料加工的深度一体化融合;10月30日,在府谷县成立的陕西榆林镁业(集团)有限公司,是目前全球产能最大的金属镁产业集团。这些优质企业的加入,必将为榆林“煤头化尾”全产业链新型化工产业基地注入全新动力。

新闻推荐

陕西检察机关依法对张惠荣涉嫌受贿案提起公诉

近日,陕西省铜川市政协原党组书记、主席张惠荣(正厅级)涉嫌受贿罪一案,经陕西省人民检察院指定管辖,由商洛市人民检察院依法向...

府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府谷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