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老家秋色浓
武俊祥
关于秋天的景色,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色彩美、动态美、虚实美和立体空间美的多彩画面!令人不禁顿生无限的遐想与情思,堪称千古绝唱。
诗人王维在《山居秋暝》中写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暂且不论诗人于诗情画意中所寄托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单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却也是一句描写晚秋的神来之笔。
1925年秋,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写道:“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寥寥十二个字,融情入理、情景交融,展现出一代伟人远大的救国理想和抱负。
伟大的诗人们跨越了千年,分别对秋水、晚秋和寒秋的景色有感而发,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与追求个人理想的宽广情怀。
今年收秋之际,妻子提前回到陕北乡下的老家,把分散在不同县、市里打拼的弟弟、妹妹、弟媳和妹夫们召集起来,约好了共同回去帮我年迈的父母亲收几天秋。
我的童年是在陕北府谷的外公家度过的,直到上小学才回到神木的农村老家。中学一毕业,又到新疆去当兵,基本上没有干过多少农活。我的儿女,他们一直生活在城市里,只是逢年过节、寒暑假期回过老家几次,对于老家、农村也没有啥概念。
当小车从蜿蜒的盘山公路转入到狭窄的乡村水泥道路上时,展现在眼前的是那岚烟缭绕下的辽阔无边的大山峦,呈现出的是一幅五彩斑斓的金秋图!在那山峦的下面,是一个个沟壑纵横的山川里散布着的小小村落——其中就有我魂牵梦绕、割舍不断的家乡啊!
回到了村里的地界上,我把小车停靠在紧挨我家自留地的水泥道路边。母亲和大姑两位老人正带领着她们的儿孙们,老少十好几口人都在土地上挥舞着?头剖土豆,就连正在上小学四年级的小侄儿也在土豆地里剖挖着,一?头下去也能挖出几个如同拳头般大小的土豆哩!
地畔上已经堆积起一个小小的土豆堆,小女儿也加入到劳动行列中去了,按照个儿的大小和新烂程度往尼龙编织袋里分拣土豆。大约在正午时分,二妹夫的农用三轮车上已经码好了满满当当的一车土豆。
母亲笑着说,墒半山药(土豆在陕北的另一种叫法)终于剖完了。把?头插进农用车厢的旮旯里,母亲点够了?头的把数,招呼一声——回吧!大人小孩分别乘坐四辆小轿车,我们一家人要赶回家里吃炖羊肉喽!
小车行驶在进入村庄的山道上,黄土高坡上满眼都是一块块儿金灿灿的糜子地和谷子地和那梯田上一株株头顶着红褐色棒穗儿的高粱地,以及地畔上那培起土塄的一壕壕依然青绿的大红葱。整个山野里到处弥漫着掺杂在一起的各种果实的丰收味道,简直能把人给醉美哩!
回到二弟家的新院里,父亲和大姑夫两位老人的身体不大好,正坐在房前阳光下的椅子上唠闲话哩;二弟和三弟留在家中杀好了鸡、宰好了羊,已经是满院香飘;三弟媳则从母亲的菜园子里采摘回胡萝卜、西红柿、青辣椒和黄瓜等新鲜蔬菜,接过我从市里买回来的卤牛肉、卤猪肚等熟食,切剁好,办闹下满满当当两大桌子菜。
去年,从镇政府到老家的这条黄土山路也铺成了水泥路,我的心里甭提有多舒坦了!再也不怕从前回家时小车爬不上坡、下不了洼,就连那天阴雨湿也不用再惆怅了!
记得父亲在饭桌上说过这样一句话,人家、人家,活的就是个人和家。有了人自然会有家,有了家人才活得富有生气。显然,父亲很满足时下的生活。
新闻推荐
马媛媛海红果产业是府谷县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上乘的品质特性、良好的经济效益等多重优势,其生态、营养...
府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府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