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陕西的沿黄观光路因其沿途风光的超高颜值,未建成时就已备受关注,被广大网友盛赞为“陕西1号公路”。对于200多万沿线群众而言,沿黄观光路更承载着他们祖祖辈辈走出贫

陕西日报 2017-08-29 07:06 大字

沿黄观光路榆林府谷段。本报记者李念摄

沿黄观光路韩城段——夕阳下的黄河龙门。本报记者张辰摄

佳县赤牛坬近年来成为特色民俗乡村旅游发展的典范。本报记者李念摄

本报记者张江舟

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

依偎在母亲河身旁的陕西沿黄观光路,北起榆林市府谷县墙头乡,经延安市、韩城市,南至渭南市华山脚下,全长828.5公里。沿黄观光路建成通车,将给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带去哪些利好?沿线群众的生产、生活又将因为这条路发生哪些改变?

城镇布局辐射“黄河金三角”

从北向南,陕西的沿黄观光路经过了4市、12县、72乡镇、1220个村,沿线群众超过200万人。在陕西东部的沿黄区域,一条重要的城镇带正在形成。

今年4月1日,陕西省政府召开沿黄城镇带建设工作座谈会。会议明确提出,沿黄地区将围绕“一园、两群、三片、四心”的总体空间布局,以三大分区为基础,以县城、特色小城镇、产业园区和景区为支撑,以美丽乡村为延伸,打造集生态文明、城镇化特色、文化旅游、区域合作为一体的示范区,通过3年努力实现大变样。

记者从省住建厅了解到,《陕西省沿黄生态城镇带规划》已通过省政府常务会议审定,近期将正式印发。规划确定了差异化城镇化发展路径。在榆林北片区,以绿色能源化工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发展为重点,要加快培育榆林—神木—府谷城镇群,着力打造神木、府谷两个区域副中心城市;在榆林南和延安片区,以生态文明建设、区域协同发展为重点,围绕秦晋黄河国家公园建设,要加快推进城乡统筹步伐,培育绥德区域副中心城市,发展一批重点城镇,创建一批特色小城镇与特色村落,形成“生态—旅游—农业—城镇”的复合型发展体系;在渭南片区,要重点加快现代产业平台的整合与升级,加快培育大荔、韩城区域副中心城市,依托多廊道建设,构建东部城镇密集带,提振陕西省东部门户。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任保平认为,沿黄城镇带建设将有力推动陕西省东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于促进陕西省与相邻省份的交流合作意义重大。多个区域副中心城市的培育、壮大,也将让陕西省在“黄河金三角”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作为我国首个突破行政区划、跨三省区域合作共赢的综合试验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在2014年就已获得国务院批准。推动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合作发展,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大举措,对于探索省际交界地区合作发展新路径、推动我国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任保平说,“陕西沿黄观光路的建成通车,将进一步强化韩城市、渭南市的交通枢纽优势。这对于它们而言,是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

旅游先行催生沿黄经济廊道

“壶口瀑布是宜川县最大、最重要的旅游景点,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但也面临着与陕西省其他主要景区距离远、路线绕,旅游产品单一,留不住人的尴尬。沿黄观光路的通车,有助于将传统的陕西东线游发展成为‘大东线旅游\’,将华山、司马迁祠、壶口瀑布连成一线,以便我们推出更加丰富的旅游产品吸引国内外游客。交通的便捷,也非常有利于沿黄各县推动全域旅游建设。”陕西黄河壶口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宏生说。他认为,沿黄观光路的建设是实现旅游与交通融合发展的典范,是陕西推进全域旅游的重要举措。

黄河流过陕西,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大量自然景观,形成了极具特色的黄河生态文化旅游长廊。过去,交通不便严重制约着黄河沿线旅游产业的发展。沿黄观光路的贯通,将串联起古长城、白云山、杨家沟、南泥湾、乾坤湾、壶口瀑布、党家村、司马迁祠、洽川湿地、丰图义仓、华山等50余处人文与自然景观,为沿线各市、县旅游业发展带来巨大动能,也为黄河旅游带的建设打开了突破口。

据了解,榆林市将整体开发黄河旅游廊道,打造陕北印象集中体验地和旅游目的地核心景区,推出乡村游、工业科普游、运动休闲游、红色旅游、特色文化游等产品体系。延安着力构建红色文化、黄帝历史文化、黄河自然遗产文化、黄土风情文化、绿色生态休闲文化五大旅游板块,打造全国红色旅游首选目的地、黄河自然遗产观光游览地、黄土风情文化开发传播地。韩城则坚持以文化旅游促进城市转型,加快一体化大景区开发,构建“一环三带十区”旅游空间布局,打造“史记韩城·黄河特区”大旅游品牌。渭南将全面建设华夏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彰显“山水城陵”特色。

任保平分析说:“在陕西沿黄观光路沿线将形成一条复合型的‘经济廊道\’,这不仅是观光旅游带,也是产业发展带、小城镇繁荣带。产业的培育、成长需要时间,人群的聚拢、城镇的繁荣也需要时间,黄河沿线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是现成的,现在又被一条公路串成一线。沿黄旅游产业的繁荣将给沿线市、县带去不错的经济效益、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也提高了人气。这些都为沿黄地区下一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产业升级助力群众脱贫致富

要致富,先修路。近年来,陕西省交通实现跨越式发展,村村通公路、县县通高速、米字型高铁布局等稳步推进。陕西省公路局局长万振江说:“沿黄观光路建成以后将连接9条高速公路,13条国省干线公路,80多条县、乡公路,还将连接50多处旅游景点、30多处农业产业园。沿黄观光路的建成通车将为陕西省的经济发展,形成一条旅游大通道、产业大通道、交通运输的大通道。”

陕西沿黄观光路沿线盛产品质出众、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如海红果、红枣、核桃、花椒、冬枣等。过去,交通不便严重制约着这些产业的发展壮大。随着沿黄观光路的开通,这些农产品的外销渠道将被彻底打开,沿线的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不是不想卖,是根本没人来买。别的地方10月份就卖光了,我们得等到来年三四月才有人上门。路不通,好枣都放成了陈货!”42岁的佳县泥河沟村村民武志平说,“现在路修通了,枣也不愁卖了,游客也来了,村里越来越热闹!”

神木市万镇,地处黄土高原丘陵地带,是远近闻名的枣乡。如今,当地一座投资5000余万元,总占地82亩的大型现代化红枣加工厂已矗立在沿黄观光路旁。

紧邻沿黄观光路的清涧县高杰村镇木家山村从2015年开始种植板蓝根、黄花、射干等中药材,每亩地平均收入比过去种玉米增长了2倍以上,村民们尝到了依靠特色产业致富的甜头。眼下,合作社正计划将该村药材种植面积从1400多亩增加到8000亩,让更多的村民参与进来。

“大荔冬枣,天下神果。”大荔县安仁镇小坡村62岁的村支书薛安全说,“冬枣难储存,早些年路不好,冬枣成熟时一下雨运不出去,只能眼睁睁看着烂在树上。沿黄观光路通车,有望消除冬枣销售的后顾之忧。”目前,在沿黄观光路边,冬枣的种植面积已超过10万亩。

西安邮电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张鸿认为,沿黄地区贫困落后的状况改观缓慢,客观上受制于交通不便。沿黄观光路的贯通,将有望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局面。沿黄观光路架起了陕西交通的大骨架,让沿黄地带南北贯通,又与青银高速、包茂高速等一批国道、省道公路形成路网,疏通了农特产品运输的物流大通道;这条路促进了种植业、养殖业和农特产品加工业等沿线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招商引资,让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促进了沿线旅游景点的整合和旅游业的发展,并以此带动沿线现代服务业的发展。200多万沿线群众,将是这条路的最大受益者。

新闻推荐

府谷能源凝神聚凝神力抓党建 强基固本促超越

进入2017年以来,府谷能源公司从三个方面聚焦基层党建,以抓铁有痕的精神、久久为功的毅力,种好基层党建“责任田”、打好了党建创新“主动仗”,锻造了6个风清气正敢担当、活力迸发干劲足的党员干部队...

府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府谷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