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海冲潮展宏图 ——榆林市地税局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服务地方经济纪实
与纳税人近距离沟通
通讯员 宋林峰 龚瑜
近年来,随着榆林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市税源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地税管户不断增加,组织形式不断调整、经营方式不断变化,征纳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干部结构不断老化,管户太大管不好、管户太多管不了。面对瓶颈和问题,榆林市地税系统顺应现代信息革命潮流,顺势而变,把深化税收征管改革作为有效破解税收征管发展的难题,将征管改革视为应对经济新常态的关键,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一系列税源、机构、人员的重新划分和调整。经过两年紧锣密鼓的推进,该市地税征管改革工作基本完成,现代税收管理新格局初步建立,有限的征管资源发挥了最大的征管效益。
转变观念先行 谋篇改革蓝图
榆林市地税系统把转变干部观念作为推进改革的基础性工作,两次邀请总局处长和扬州税院教授进行征管改革理论培训;市局分管领导带队深入一线督导和宣讲征管改革方案,在扬州举办了税收执法风险培训班,在市局举办了征管业务轮训班,截至目前,征管改革相关培训累计达1400余人次。地税干部在观念和行动上也跟上了改革需要,税收执法风险防范意识得到了树立。
思想观念的巨大飞跃,成为了征管改革最为直接和明显的效果,以改革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以不断进取的改革方式解决问题已经成为共识。榆林市地税局党组班子在总结提炼不同的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最终提出构建“规模+行业”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形成了符合榆林实际的《征管改革试行方案》。
合理划分税源 科学设置机构
榆林地税新的征管模式是按照规模、行业对税源进行科学分类,根据税源的类型特点,建立起分行业、分级次的专业化管理团队,实现征管资源与企业类型的“专业对口”。全系统按行业分类将税源分为:煤炭、油气、化工、建筑房地产、金融保险、服务娱乐等行业税源,通过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已完成18379户税源的调整和移交;按规模划分将税源分为:重点税源、一般税源、零散税源。北六县(区)100万元以上,南六县50万元以上的税源为重点税源;年纳地方税额低于重点税源标准的企业、查账征收的个体户和行政事业单位为一般税源;个体双定户和其他零星税源为零散税源,税源管理的针对性有效提高。
榆林市地税局以不改变财政体制和税款入库级次为前提,以不突破机构编制和职数为原则,通过撤并机构、调整职能等方式,对全市所有税务所进行了调整,成立了煤炭、化工、建筑房地产、饮食服务、金融保险等7大类75个专业化税务所,17个办税服务厅,10个税务稽查机构,并对榆阳、吴堡、榆横、榆神等单位实现一级稽查;采取“腾笼换鸟”的方式,新组建17个纳税评估所,风险管理机构实现“从无到有”。从岗位划分上,在办税服务厅设立申报征收岗、税务登记管理岗、纳税辅导岗等9个岗位;在税务所设立所长岗、日常管理岗、日常纳税评估岗等3个岗位;在评估股所设立数据管理岗、风险管理岗、专业纳税评估岗等4个岗位;在税务稽查机构设立案源管理岗、检查岗、审理岗、执行岗等20个岗位。
部门良性互动 环节有效衔接
征管改革中,榆林市地税系统以提高纳税遵从为目标,按照“任务统筹、计划管理、直接应对、减负增效、风险集中、集约处理”的原则,调整岗位达872次,实现了人力资源的优化。利用数据集中处理、信息精准分析的优势,通过在市、县、所纵向层层过“筛子”,切实减轻了基层负担。同级各部门承担不同的税源管理职责,形成横向各环节的工作互补。新的岗责体系,明确了不同级别、不同部门所承担的税源管理职责,建立了横向、纵向的互动机制,形成各单位、各部门、各环节的有效衔接。改变原来各级业务部门只负责上传下达,指导职能,实现机关参与税源管理的实体化运作。
全市已经采用团队管理模式,按照2:3:5的比例将原来的税收管理员分解到纳税辅导、日常管理和纳税评估三个岗位,将税收管理员职责一分为三,岗位之间互相监督和制约,降低了执法风险,实现了征管体制由管户制向管事制的重大转型。全市地税系统将税收业务划分为日常管理、征收服务、风险管理、税务稽查四大类别,明确所有的管理岗位职责,不同岗位的税务人员通过“团队协作”,可以对同一纳税人进行有效管理。建立了风险管理的岗责体系,对税收征管行为进行全程监督。
规范征收程序 夯实征管基础
在明晰征纳双方权利义务的基础上,榆林市地税局严格按照申报纳税、税收评定、税务稽查、强制征收、法律救济等环节进行征收管理,进一步规范税收征管基本程序。对所有管户实行差异化管理,对于所有建账的企业,全部纳入风险管理系统,通过系统进行风险比对、推送疑点、应对处理,实现风险管理;对于账务不健全的企业,要求全部通过征管业务平台中的核定征收系统按月进行核定征收,同时,鼓励纳税人建账,逐步纳入风险管理系统;对于个体工商户,全市已全部实现电子定税,成功实现国税门临代开城建税、教育附加的委托代征工作。在部分单位完成了“电子征管档案”试点推广工作,下一步将全面推广、实现征管资料的规范化、电子化。大力推行网上办税,由2013年年初的1692户增长到现在的15203户,全市基本实现网上办税、网络发票、电子定税和批量扣税全覆盖。开展企业纳税人信息更新,对纳税人的税务登记信息征管鉴定进行全面核查、修正、完善。由市局相关业务科室包片分工,深入基层一线,现场解决基层存在的问题,督促基础工作的开展。目前,已完成8900户企业纳税人的信息采集工作,挖掘出股权转让所得税、实收资本增加印花税、内资企业变为分支机构所得税汇算等涉税疑点1000条,为基层提供了挖潜堵漏疑点。地税干部转变了原有就任务抓任务的做法,开始沉下去重视征管基础工作,也做实了税源专业化管理。
破冰数据管税 征管有的放矢
信息数据在整个税收征管改革中起着基础性和支撑性的作用,榆林市地税系统通过数据看管理潜力和方向,同时,也一直致力于完善数据信息的采集、归类、分析和利用,实现了数据管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重大转变,全系统重视数据、利用数据的意识已经树立。
榆林市地税局将业务与技术有机融合,制定了《电子数据管理办法》、《涉税数据分析利用管理办法》等,开发上线榆林地税数据分析应用平台、征管综合业务系统、重点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等多个子系统,出台了《数据采集管理办法》,形成纳税人涉税信息基础数据库。通过系统自动比对,推送日常管理工作任务,实现了“人找事”转变为“事找人”,使每个日常管理人员明确了自己具体的工作任务,2014年以来,该局通过该平台开展了23批次的比对分析,向基层推送了近3年来印花税、营业税、土地增值税等疑点信息16648户次,疑点税额3.93亿元,截至目前,已核查疑点问题11972个,取得收入1.5亿元;通过国地税户籍信息比对,向基层推送7084户疑似漏征漏管户,现已补登4325户;通过代开发票预警系统,推送非管户代开***金额累计4000万元以上的疑点纳税人134户。榆林市地税局信息科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通过对数据分析应用平台推送的疑点进行实地核查,发现了某城市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漏缴印花税的问题,补缴税款、滞纳金、罚款共计178万元,税收征管工作实现有的放矢。
强化风险管理 凸显评估实效
征管改革的核心就是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实施专业化管理。榆林地税系统将纳税人风险划分为高、中、低等三个等级,通过风险排序,对不同风险等级的纳税人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分别向税务稽查、风险评估、纳税服务进行疑点推送。全系统组建了全新的风险管理机构,将有限的征管人力资源优先用于管理风险等级较高的纳税人和最能产生税收效益的区域,全市共新设置纳税评估(科)所17个,配备纳税评估岗人员261人,配备数据管理岗31人,风险管理岗31人,评估岗人员占一线人员447人的58.4%,全市地税突出风险管理基本导向,做到了人尽其才,岗责分明。
完成了房地产业、建筑业、煤化工、煤炭采掘行业等11个行业的纳税评估模型和预警指标的设立,构建榆林市独有的风险特征库。在已建成的模型中,府谷县煤炭运销模型仅企业自查即补税101万元,榆阳区建筑业模型指标比对评估税款236万元,靖边分局榆林炼油厂评估模型指标列示了企业的7个风险点按季监控企业的所得税预缴。几个涉煤县利用榆林市煤炭采掘业模型评估税款2267万元,并对指标进行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同时,将业务部门分析比对出来的疑点信息扎口管理,统一由评估部门通过风险管理系统推送,建立“推送有途径、处理有痕迹、结果有考核、数据有统计、资料有档案”的工作机制。与税源管理部门就重点税源分析材料筛选煤炭、采油、盐业等行业疑点企业35户,评估税款1249万元;与税政部门共同分析,就房地产业土地增值税、土地使用税形成66户疑点企业,评估入库税款792万元。通过对纳税人横向、纵向分析、比对,找出评估疑点,进行分级分类,逐级推送风险任务,使纳税评估工作实现常态化。
善用税收分析 弥补管理漏洞
2014年,榆林市地税局首次召开专业的煤炭税收研讨会,将近年来煤炭行业征收管理中所有的漏洞都清晰的抖漏了出来,整理出煤炭行业管理中存在的十多个问题,并撰写了《煤气油对榆林地方税收影响的效应分析》等多篇有指导意义的调研报告,尝试了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通过税收分析增收超过10亿元,有了前期成功的探索分析,基层单位自觉树立了税收分析理念,开拓税收分析思路,形成抓税收分析意识,提高税收分析技能。并形成了《榆林房地产企业重点税源分析报告》、《延长集团公司榆林境内税源状况简要分析》、《煤气油对榆林地方税收影响的效应分析》、《关于2014年地方税收收入形势的报告》、《晋陕蒙三地市2014年上半年地方税收对比分析》等分析报告,为各级政府、各级税务机关就税收决策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该局针对税收分析出近年来煤炭、油气、房地产等重点行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出台了《煤炭行业税收管理办法》、《油气行业税收管理办法》、《重点项目工程税收管理暂行办法》、《房地产行业税收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办法,并根据《税收管理办法》开发了各类软件,进一步规范行业管理,弥补以往管理中存在漏洞,管理措施从“分散管理”到“行业管理”,从“单兵作战”到“团队作战”,为提高行业税收的管理水平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成功之路。该局利用开发的重点项目工程监控软件,分析各工程项目纳税情况,对重点、疑点工程项目进行实地核查,实现了建筑业地方税收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负增长的情况下,税收的正增长。同时,下一步营改增以后,没有了“以票控税”,该局仍然可以利用重点项目建设征管软件,管好外出施工企业的所得税,为以后管好这部分税源打好基础。
优化资源组合 紧盯大企业税源
针对大企业的经营特点,为了更好的提供务实、便捷、灵活的纳税服务,实施相对集中、科学高效、统一规范的专业化管理,指导和帮助大企业防范和控制税收风险,提高税法遵从度,降低税收遵从成本,榆林市地税局召开多次研讨会议,初步草拟了《榆林市地方税务局大企业税收管理办法(试行)》。对市局直属分局及其他两个征收分局实施专业化管理,打破属地管理机制,合理配置征管资源,优化人员结构,重新划分征管范围。
将年纳税额低于五万元的管户全部下划相应的县(区)局原地管户,建立了新的税收征管格局。市局直属分局主要负责南六县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清涧、子洲市级重点企业的征收管理,纳税人由原来的1026户减少为258户;神木分局主要负责在神木、府谷的神华集团等100户煤炭企业的征收管理;靖边分局主要负责在定边、靖边、横山、子洲的长庆油田、延长石油等29户油、气企业的征收管理。三个直属单位的优化组合形成了以优对优,以强对强的管理新格局,大大提高了征管质量。2010年,市级征收单位20名税收管理员,组织税收收入22.34亿元,人均管理63户,人均组织税收收入11.17亿元;2014年,市级三个征收单位在一线管理人员没有增加的情况下,组织税收收入66.61亿元,人均管理19户,人均组织税收收入3.33亿元;优化以后,比原来人均减少管户44户,缩减比例达到69.84%,人均组织税收收入增长比例达到197%,初步实现了“以优对优,以强对强”。
制定保障办法 实现综合治税
为了破解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征管难题,全市地税系统依托榆林市政府出台的《榆林市地方税收保障办法》,建成了以“政府主导、地税主管、部门配合、司法保障、社会参与”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治税机制。榆林市地税局高世祥总经济师告诉记者:该《办法》有效解决社会涉税信息不畅的问题,通过及时传递、交换税源信息,税源监控手段不断改进,达到对税源的全方位控管。
在榆林市政府出台了《地方税收征管保障办法》的基础上,榆林市大多数县区政府也出台了《地方税收征管保障办法》;纳税人第三方涉税信息基础数据库初步建立,为地税部门加强征收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据榆林市地税局对《榆林市地方税收保障办法》实施后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由于税收保障有力,2014年,榆林市社会综合治税的32个成员部门共向地税机关提供第三方涉税数据70余万条。于5月份与国税、人行、财政共同签署的《关于国税部门代开发票代征地方税费有关问题的通知》,各单位依据该文件,积极与当地国税协调,实现了国税门临代开发票,委托代收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个人所得税弥补了管理上的漏洞,实现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增收1.12亿元;市局直属税务分局与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签订了委托代征协议,规范了国有房屋出租,确保了税收的足额入库;绥德县地税局通过县公安局经济侦查大队取得酒店、旅馆住宿每天的住宿数量,准确掌握了纳税人每月的营业额,整体规范了住宿行业的税收管理,促进了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
优化办税流程 提升服务水平
征管改革以来,榆林市地税局推行“全职能”服务,出台“全员岗位服务职责”,实现了服务方式的一次大变革。针对税收全程纳税服务排查点,从11大类、44小项明确了市县所70余个岗位的200多条服务职责。改变原来只注重流程的理念,压缩业务流转环节,实行内部流转,减少了纳税人多头重复排队,在办税服务厅一个窗口一次性受理办结,真正实现了全部涉税事项“一窗受理、内部流转、一窗办结”的新型工作模式,方便了纳税人,有效提升了服务质量。现在,办理税务登记从提交资料到打出税务登记证只需5分钟,申报征收、***业务办理时间缩短至3分即可彻底办结,纳税服务平台得到夯实。纳税人需求得到了有效响应,也解决了纳税人在申报期“多头跑、多头找、窗口挤”的问题。全市地税系统纳税服务实现从粗放型向规范型转变。
开通12366纳税服务热线,为纳税人办税提供了更多的便利。自从12366纳税服务热线上线以来,共接听电话三万余次,热线接通率为89%,及时回复率为99%,答复满意率为94%。运行微信服务平台,实现查询功能。为纳税人提供网上办税查询、网络发票查询、社保缴费查询、基金费率查询、办税厅地图等服务功能,服务项目扩展到纳税人手机客户端。借助手机,纳税人可以方便地查询发票真伪、社保费缴纳情况、办税厅地图地址和电话等事项。同时,增加“税务微信”缴费功能,实现“指尖缴费”。截至目前,已有2218名用户加入该局的微信平台,该微信平台累计发布动态信息128条,解答纳税人咨询20余次,该平台已逐步成为榆林国地税与纳税人交流的有效途径。“税务微信”平台将以全方位的内容宣传、便捷化的互动服务、实时化的信息传递等方式服务更多的纳税人,使其真正成为“指尖上的税务局”。纳税服务实现从单一化向信息化发展。
改革成效显著 建立八大机制
通过转变思想观念,夯实征管基础,深化征管改革,榆林市地税局征管实现了征、管、评、查四分离,建立八个机制:广大税务干部普遍树立和贯彻了先进管理理念,纳税人自行申报制度初步建立,纳税服务和税源管理不断强化,税收征管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征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征管资源配置不断优化,税收征管质量与效率明显提升,有利促进了税收收入的平稳增长。
一是以“规模+行业,兼顾地域特色”税源的分级分类管理机制得以建立,税源划分因地制宜,科学合理,让专业化管理真正见到了实效;二是涉税信息采集机制得以建立,各部门为税务部门提供涉税信息的全新渠道,为全市开展数据分析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资源;三是数据分析比对疑点查询机制得以建立,风险管理系统的应用、日常管理员平台的开通、数据分析应用平台等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多方面的涉税疑点,使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四是信息管税机制得以建立,重点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以地控税等管理软件的运行,使工作更加方便,能够及时准确的动态掌握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五是风险管理机制得以建立,风险管理系统和风险防控系统的推广使用,以及高、中、低涉税风险应对机构职能的明确,形成评估与管理的相互制约,使税务干部清醒的认识到风险点的存在和应对的方式;六是管事制管理机制得以建立,所有税务干部统一转变了思想观念,树立起了风险管理的理念,摒弃了“管户不管事”的思想,逐渐由原来的“单兵保姆式”转变为现代的“团队流程化”作业,降低了“风险过大、责任过大、权力过大”的税收执法风险;七是纳税服务高效机制得以建立,将后台审批业务前置,推行“全职能”服务,在办税服务厅一个窗口一次性受理办结,彻底解决了纳税人在申报期重复排队和“多头跑、多头找、窗口挤”的问题,真正实现了“一窗受理、内部流转、一窗办结”的新型工作模式;八是机关职能实体化机制得以建立,根据新的岗责体系,进一步明确了不同级别、不同部门所承担的税源管理职责,建立了横向、纵向的互动机制,形成各单位、各部门、各环节的有效衔接。
新闻推荐
“吃干榨尽”树起民营经济转型新样本 ——府谷县抓作风促转变攻坚克难逆势而上系列报道之二
府谷县县长辛耀峰(右三)在哈镇调研农业产业发展情况金属镁装车外运循环经济发展样板企业——府谷县京府煤化有限责任公司96万吨兰炭综合利用项目张锦国刘贺伟地处陕晋蒙三省交界处的府谷县,民营经济...
府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府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