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边:中央红军长征入陕第一站
坐落在陕甘两省交界处的榆林市定边铁角城村,准确地说是两个小山村,由于区域划分,一座界碑将铁角城一分为二,甘肃一个,陕西一个,两个都叫铁角城村。
就是这看似普通的村落,却藏有很多故事。这里是北宋军队抵抗西夏入侵的古战场,是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长征进入陕北的第一站。7月31日,“记者再走长征路”采访团来到定边铁角城村,重温红色记忆,接受精神洗礼。
长征红军经铁角城向陕北挺进
铁角城村因村西山坡上的一座古城而得名。《宋史·哲宗本纪》记载:绍圣四年(1097年)三月“夏人犯麟州神堂堡,出兵讨之,及进筑胡山砦……夏人大至葭卢城(今佳县)下,知石州张构等击走之……剋胡山新砦成,赐名平羌砦。”这里所说的平羌砦,就是今天的铁角城。
铁角城整体呈三角形,面积近两万平方米,地势北高南低,东西两侧各有两条小河,城南是两河的交汇之处,城北为深沟,可以说是四险之地,易守难攻。
据定边县史志办公室副主任马冀介绍,1935年10月16日,中央红军左路和右路顺利进入陕西定边县境内木瓜城和铁角城。随后,彭德怀率队于10月18日从铁角城出发,经八道峁、二道峁、赵崾崄、贺渠一线向毛主席指令的方向行军。之后,一纵和二、三纵队相继东去,离开定边县境进入今吴旗县境(时属定边),19日,抵达时属保安县(志丹)的吴起镇,这标志着中央红军顺利结束长征。
从此,铁角城因红军长征入陕第一站名载史册。
村民记忆中的红军故事
如今,有关红军将领和士兵感人至深的故事仍在这一带的沟壑大川村落圩场流传。
“红军来之前,已经有人捎话过来,这次来的是咱穷苦人自己的队伍,不用出去‘躲兵祸’。”今年75岁的定边县张崾崄镇铁角城村村民林旭春回忆说,父亲林凤明当时只有十来岁,就在村边的东山上放羊,亲眼看见一队队红军从不远处经过。
据当地村民介绍:“1935年时,铁角城村周边散居的居民不到300户,没有像样的公路,只有村民踩出来的羊肠小道,村里极度缺水,当地种植的粮食只能勉强维持糊口。”就在如此艰难环境下,红军战士还是坚决谢绝百姓送来的粮食。今年56岁的村民董玉飞说,红军要离开时,他爷爷给3名红军战士的褡裢里装满了黑豆。红军战士推辞不要,他爷爷坚决要给,红军战士见执拗不过,就拿出一个白瓷茶壶作为答谢。董玉飞拿出白瓷茶壶给记者看:“这可是我们家的传家宝,我会让孩子们一辈辈传下去。”(上接第1版)
就在如此艰难环境下,红军战士还是坚决谢绝百姓送来的粮食。今年56岁的村民董玉飞说,红军要离开时,他爷爷给3名红军战士的褡裢里装满了黑豆。红军战士推辞不要,他爷爷坚决要给,红军战士见执拗不过,就拿出一个白瓷茶壶作为答谢。董玉飞拿出白瓷茶壶给记者看:“这可是我们家的传家宝,我会让孩子们一辈辈传下去。”
铁角城村如今的幸福生活
如今的铁角城村,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宽敞的街道、漂亮的庭院、成群圈养的羊、成片种植的经济作物,展现了这里群众幸福美满的小日子。
铁角城村党支部书记董玉孝介绍说,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相关帮扶部门向贫困户免费提供化肥及荞麦、玉米良种,帮贫困户改造圈舍,发展牧草种植,建设通村砂砾石路、漫水桥,为村民购买上水设备,建设集雨场及水井、水窖,为村里进行坡改梯农田建设,这一切让铁角城村发生了显著变化。
近年来,铁角城村通过移民搬迁,使村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了解,政府给每户搬迁对象提供两个大棚或者一个就业岗位,帮助他们脱贫。2018年,铁角城村群众人均纯收入达到10210元,一举实现了整村脱贫摘穷帽。
铁角城村的变化,仅仅是定边县这些年来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2018年9月28日,经陕西省政府批准,定边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新闻推荐
□唐小兰(乐至)8月13日,陕西榆林市定边县举行职工合唱大赛颁奖晚会,一辆奥迪想要进入会场,被执勤交警拦下。一位自称张局长的...
定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定边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