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薯”
马铃薯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论坛
本报记者 满孝永
利用全国马铃薯主食加工产业联盟年会在定边召开的间隙,8月9日晚,定边县举办了一场“马铃薯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论坛”。出席年会的7位业界专家及相关企业负责人应邀出席,并围绕发展现状、面临问题、发展前景等议题展开讨论,为定边马铃薯产业会诊把脉、建言献策。
戴小枫(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所长):
马铃薯主食化战略的提出,已在全国相关产业内部促成了一场触及根本的变革。面对当前形势,定边县应在做好现代科技培训、种植理念推广等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陕、甘、宁、蒙四省(区)通衢的地缘优势,立足马铃薯初加工基地现状,逐步打造一个区域性营销中心。此外,还应该积极推进马铃薯产业与旅游、餐饮等产业的融合,把“土豆宴”逐步向外推出,依托百万亩花海吸引全国各地游客来定边赏花、品薯。
张泓(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研究员):
定边的马铃薯主食加工产业,应立足实际做好包括鲜薯加工、粉条、全粉、薯泥、薯片等初加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并由此真正竖起品牌、打响品牌。对于粉条加工面临的困境,应通过相关技术的推广做到对淀粉、薯汁、薯渣的充分利用,真正将马铃薯的营养和价值“吃干榨净”。此外,还应探索马铃薯与本地荞麦、炉馍等特色产品的深度融合,“特特联手”创造出更具本地特色、更具附加值的系列产品。
陈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
我国马铃薯产业整体存在着“大而不强”的问题,但归根结底还是品种问题。当前国内科研院所都在开展相关研究,西农也于近期推出了玫瑰系列彩色马铃薯品种。它兼具营养成分高、产量高、抗病抗旱、适合加工的特点,符合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和群众“吃饱肚子、更要吃出营养的需求”。对此,西农愿意和定边加强产学研合作,做好该品种的试种、推广及深加工等方面的工作。
庞昭进(河北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所长):
面对全国范围内同质化竞争的严峻形势,定边县在马铃薯产业综合管理方面应积极推进品种结构调整,向农户灌输轮播轮种理念,并做好产销配套体系建设。具体的耕作方法上,应做到“三选”(选脱毒薯种、选非盐碱及非灭草剂污染地块、选种植模式)、“三深”(耕地要深至40厘米以下、起垄要深、播种要深至15厘米左右)、“三个推广”(推广全程机械化、节水灌溉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黄艳梅(荷兰科瑞欧公司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
综合考量气候、土壤、种植文化及产业规模等因素,定边县的马铃薯产业在全国可谓首屈一指。但在坐拥优质农产品的基础上,要想实现稳收增收和产业配套,还需要围绕加工、销售环节做好仓储设施建设工作。诸如通风良好、保湿适度的仓储条件可确保马铃薯保持正常休眠,马铃薯销售出库前每天升温0.5℃可以确保马铃薯保持最好的品质、味道,这些基础知识,也需要农技人员尽快向农户进行推广普及。
韩志辉(北京光华精锐营销咨询公司总裁):
定边马铃薯品牌的打造,要充分体现产品的价值和内涵,也就是我们的产品“为什么好”“好在哪里”?具体而言,就是全方位挖掘地方自然环境优势和区域差异特征,在深度融入本土文化和管理概念的基础上,围绕最突出、最具特色的节点进行充分的差异化表达,避免同质化竞争,由此确保广大客户能够记住定边马铃薯品牌,让市场认可定边马铃薯品牌。
王兆伟(陕西金中昌信农业科技公司总经理):
定边马铃薯产业的深度融合,不能仅靠一个或几个企业来支撑。譬如金中昌信的投资项目,仅仓储部分就投入了上亿元,这对于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个沉重的包袱。对此,我们建议定边县能够出台相关政策,逐步建立以农户为单位的马铃薯仓储模式,实现生产和加工的无缝对接,确保主食加工企业将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投入到“增规模、提效益”上去,并由此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群众增产增收。
新闻推荐
进百家门 理百家事 解百家忧——市财政局扶贫驻村工作队工作纪实
种植养殖结合使贫困户陈学耀脱贫无忧。文图/本报记者满孝永在定边县贺圈镇的山滩接壤地带,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深入到基层一线,视贫困户如亲人,以实际行动温暖着贫困户的心;他们与贫困户同吃同住同...
定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定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