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香软糯的“落水狗” 博白的冬至美食
▲包“落水狗”。(资料图片)
▲“落水狗”有饺子状和团状。
▲“落水狗”可蒸可煮可煎。
■记者 庞献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在北方,冬至吃饺子是一种由来已久的风俗。据说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传说张仲景告老还乡后,看到百姓饥寒交迫,耳朵都冻烂了,于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煮成汤,再把食材捞出,做成馅,用面片包成耳朵形状,煮熟后分给百姓吃。人们在吃完这份祛寒娇耳汤后,被冻伤的耳朵渐渐痊愈了。就这样,有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在玉林博白,也有一种与饺子外形极其相似的食物,它既是博白人庆祝冬至的美食,也是一道远近闻名的街头小吃。它就是大家所熟知的“落水狗”。
“落水狗”
最爱的家乡味
80后的阿虎是土生土长的博白人,外出求学、四处闯荡后又回到家乡创业。在他看来,“落水狗”是他在外求学、打拼时最想念的家乡味道,也是乡愁。平日里,家人、同事经常围坐在一起,一边说说笑笑,一边动手制作“落水狗”,氛围快乐又温暖。
阿虎介绍起这道他最爱的家乡美食,侃侃而谈。“落水狗”又称“落水饺”或“落水包”,在博白方言中,“饺”与“狗”的发音相同,为了打趣,博白人就把“落水饺”直接叫成了“落水狗”。小时候听奶奶说,“落水狗”的由来还有一种说法是:博白在冬至前后时,经常会下雨,博白方言把下雨叫做“落水”,所以就把冬至的“水饺”叫成了“落水狗”。
“落水狗”有饺子月牙形,也有包子圆形。每次奶奶做好后端上桌,阿虎都会迫不及待地夹起一个,咬上一口,香而不腻、滑而不黏,口腔里是馅和糯米交融的味道,饱满的汁水渗与牙齿,久久留香。
“落水狗”和饺子一样
蒸、煮、煎各有风味
“落水狗”和饺子一样,有不同的吃法,每一种都各有风味。煮和蒸是最原汁原味的,前者是直接把水烧至沸腾,再将“落水狗”放入开水里继续煮。片刻后,煮熟的“落水狗”就会浮起来。水煮的“落水狗”味道鲜美、清香,不油腻,让人回味无穷。
“落水狗”还可以直接蒸。“落水狗”放久后表皮会变硬,为了保存,也防止它们相互之间粘连,阿虎奶奶制作“落水狗”时往往还在它们外面再包一层生菜。包上生菜的“落水狗”不仅显得十分青翠,品相极佳,还更合适直接蒸熟。和水煮相比,蒸熟的“落水狗”味道更香浓。此时,蒸熟的“落水狗”馅心里的油会溢出一些,生菜变得金黄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水煮和蒸煮之外,“落水狗”也可以煎熟食用。把“落水狗”煎得表皮金黄金黄的,吃起来外香里糯,那又是另外一种味道。
如今,“落水狗”已不仅仅是一道冬至美食,还成了颇受欢迎的街边小吃,不管在玉林还是博白,在热闹的街头巷尾总能看到它的身影。它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在它身上还体现出浓浓的博白民风。
博白是一个客家人聚集的大县,而客家人生性粗犷豪迈,这些特点“落水狗”里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和一般的饺子相比,“落水狗”的表面要更粗糙,更厚实,个子也要更大,而里面包裹的馅料也要更多更丰富,在做法上也十分的简洁明快,吃起来则更劲道,颇有一种“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痛快之感。
▲“落水狗”可蒸可煮可煎。
▲“落水狗”有饺子状和团状。
▲包“落水狗”。(资料图片)
新闻推荐
妻子患病急需用钱 砍伐自种林木触法 博白检方在村民家门口召开拟不起诉公开听证会
听证会现场本报讯(记者陈凤秀通讯员覃丽敏)12月10日,博白县检察院将一起涉嫌滥伐林木案拟不起诉公开听证会搬到博白新田镇...
博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博白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