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中 写作热情生根发芽了

玉林晚报 2021-05-11 07:35 大字

■黄玉兰

在写作教学方面,我以活动为载体,让活动与写作联系在一起,与学生一起读诗、看电影、研学、写作、投稿,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在一次次的活动中,我惊喜地看到,学生的写作热情生根发芽了。

我带着学生一起读诗

从初一第一学期开始,我便在班级组织开展课前美读活动。每天利用语文课上课前三分钟,学习一首首古诗或现代诗。

比如:

第一周,学习汪国真的励志诗歌——积极、昂扬、坚定、有力。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第二周,学习冰心的诗——清新、自然、简短、富含哲理。

“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接下来学习李白、杜甫、苏轼、陆游、海子、席慕蓉、舒婷、泰戈尔、普希金……就这样带领着学生每周认识一个作家,见识一组优美的诗歌。古诗的凝练典雅、含蓄优美,与现代诗的浪漫自由、天马行空交织,比喻、拟人、移情、托物言志、象征等多种手法的运用,提升了学生的想象、表达、思考能力,增添了生活的诗意与趣味。

我带着学生一起看电影

每周末晚上我都会与学生相约看一场电影,课后和他们一起谈论电影,谈论明星,谈论明星的成长之路,谈论影视欣赏写作。我们师生一起曾经写过《泰坦尼克号》《放牛班的春天》《美丽的大脚》《三傻大闹宝莱坞》《简爱》《千与千寻》等影片的影评,欣赏经典影片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他们的精神气质和人文气质有了质的变化。学生通过《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看应试教育与真教育的PK,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通过《千与千寻》获得在陌生世界学会独立成长的勇气;通过《辛德勒名单》《美丽人生》《钢琴师》等思考战争与人性……

学生李星华到南宁三中后给我发短信:老师,谢谢你在初中的三年带领我们看的100多部影片,你的课堂注入日常生活和生命活动,让我们自然而然地受到了思想、感情、个性、道德等方面的教育。那些课堂那些活动成为我们成长中一道道独特而美丽的风景。谢谢老师的良苦用心培养。李星华同学2020年高考获南宁市裸分第一名,现就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我带着学生一起研学

研学旅游让学生走出校门,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体会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形成完美的人格。

假期我和学生一起研学,将学生的个体成长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如“山东研学”中,在登顶泰山中考验体力与意志力;在泰安豆腐文化基地学习如何使用16两称称豆子,如何配置豆与水,在小石磨上磨出豆浆;在山东省科技馆体验学习各种科技模型的操作。“山西研学”中,在煤炭博物馆探寻煤的开采挖掘;在应县木塔中,小组合作完成木塔装置复原。“哈尔滨研学”中,同学们动手剪窗花,写春联,贴春联,擀饺子皮包饺子;在“中国雪乡”打雪仗,堆雪人,滑雪体验。

每次研学结束的闭营总结会上,学生或讲旅途所见所闻的故事,或分享自己写的作品,或展示自己的才艺,彼此学习,彼此分享,不断成长。我把研学活动中的故事写成了教育叙事《在山西,浩然爱上吃面》《西安之旅,“我”一个大人都迷上了研学》等文章发表在《玉林晚报》。

我带着学生一起写作

写作可记录生活,可言情咏志,可让我们审视内心、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我们写随笔、新闻通讯、教育叙事等,以期更好地思考自己、表达自己,实现“读写共生,诗意栖居”。我的很多作品都发表在《玉林晚报》上。

我记录下我的教育教学生活点滴;我写青春洋溢的学生;我写可亲可爱的同事;我以通讯员的身份报道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我的很多作品都发表在《玉林晚报》,每一次文章见报,我都及时和学生们分享。他们喜欢读,也很佩服我的笔耕不辍。

在我的影响下,学生也喜欢写随笔,美其名曰:常常感性,偶尔理性。记录那些灵光一闪的理性时刻。我们师生一起来写随笔,我把自己的作品和学生佳作一起张贴在教室后墙黑板“随笔佳作”专栏,师生共读共赏。

我带着学生一起投稿

我在班级后墙黑板上开辟专栏“随笔佳作”,每两周出版一次优秀作品,同学们看着一篇篇带着校园生活气息的文章,感觉那些事情仿佛就是在昨天发生一样,特别快乐。

我以专栏“随笔佳作”为写作阵地,不断地发表同学的文章,同学们以投稿的方式进行写作,他们的名字和文章就会时常出现在专栏“随笔佳作”上,这样班级的同学就会对他(她)刮目相看,他们在发表中获得写作的乐趣和自信,尊严与快慰。学生在写作的世界里生活、在生活的世界里作文,写作、生活和生命交融在一起。

经过长期的写作实践与发表,之前一些不喜欢写作的学生也感受到写作的快乐与自信,学习兴趣和成绩也提高了。如班级的语文课代表邹欣桐说:“老师,我喜欢投稿,我希望我写的文章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我写的文字成功地传播开来,能与更多人交流,这是我坚持写作的动力所在啊。”真的没有想到小小的一块专栏“随笔佳作”给他们带来的快感和成就感,如此强烈。

我精心挑选和修改学生的作品,附上作文点评或推荐语,推荐到报刊给他们更多可能和机会。那样的激励作用,当然非常大的。

(本文系2019年度广西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质量提升项目“部编版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序列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黄玉兰,汉族,广西博白人,教育硕士,高级教师,玉林高级中学附属初中任教。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新闻推荐

社保卡可在银行一站式办理

本报讯(记者黄冰通讯员丘湘晖)5月8日上午,在中国建设银行玉林金都支行网点,参保市民黎一霖现场成功申领了社保卡,一站式办理的...

博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博白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