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薯籺,别样的博白乡村美食
在笔者看来,“籺”在博白人的食物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们曾经在物质不够丰富的岁月里填饱过人们的肚子,至今仍温暖着许多中老年人的记忆。在网络时代,有许多籺又成为了年轻“吃货”心心念念的美食小吃,摇身一变成为了网红食品。但籺的地位绝非仅仅是一类食物那么简单,其中的一些是特殊节日的标志性食品,是祈福、祭祀中的供品,还在博白当地红白喜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说籺已经渗入博白人的日常生活当中。
在博白,“籺”的品种五花八门、琳琅满目,这其中,有全国皆有、博白亦有的粽子(米棕籺),有近年来声名鹊起的落水包,有红白喜事上的“常客”发籺,有街头小吃鸡窝籺、虾公籺……这些籺博白人耳熟能详,甚至外地人也略有耳闻,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小众”的籺,虽然平时不常见,也颇具特色,在某些博白人心中留下过特殊的回忆,即便偶然忆起,也会感觉口齿留香,而每每品尝起来,仍然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春节期间,蒙女士带着孩子回到娘家博白县亚山镇蒙村看望父母,一起回来的还有几个兄弟姐妹及其子女们,这下家里可热闹了,孩子们看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种有好几棵木薯,就一同嬉闹着挖木薯。玉林人形容一件事情无趣、枯燥让人心生厌倦、烦躁,会用“厌过刮木薯” 形容,博白地佬话方言也有此说法。但是此时,对于蒙家这一群大小孩子而言,却感觉像在玩一样有趣。
蒙女士见状,勾起了少女时代的许多往事,索性和家人提议做木薯籺吃,得到了全家人的积极响应,大家又挖出更多的木薯。随后,在大人的指导下,小朋友们开始蹲在一个泥钵旁边手动磨粉。
蒙女士听父亲介绍,这个泥钵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目前市场上已经很难买得到,分量很重,用来做籺得心应手,父亲一般不外借,生怕他人损坏或忘记归还。曾经有一位邻居借走这只泥钵,一借就是10多年。现在,它虽然裂开了一块,但蒙女士的父亲却敝帚自珍,舍不得丢弃,小心翼翼地用铁线把它箍好继续使用。
磨粉、包籺、熬煮……这一系列流程相继完成之后,香喷喷的木薯籺出锅了。一家人品尝着木薯籺,享受着天伦之乐,庭院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也许对于孩子们而言,这只是一项“游戏”,他们甚至会觉得木薯籺的味道根本无法和平时吃的零食、洋快餐的味道相提并论,但对于蒙女士来说,吃籺过程中还品味到了亲情的滋味。她的父母更是感慨万千!在物质匮乏的艰苦年代,食不果腹,像木薯等粗粮,起到了救命的作用。但木薯按常规做法吃多了,多少会觉得腻,心灵手巧的博白客家人就变戏法一样,把它们做成木薯籺,让它们成为了一道别样的“美食”,吃起来就津津有味。现在物质丰盛了,许多食品吃起来反而找不到当年的那种滋味了。在博白,像蒙女士的父母亲一样有着相同感受的老人,并不在少数。
博白人做“籺”有一个不成文的习惯,总爱多做一些送给邻居或者亲朋好友品尝。蒙女士是笔者的朋友,这次就送了几只过来给笔者品尝。咀嚼着这细腻、软糯的木薯籺,笔者感觉到了一种敬畏之情,这是博白人对于食物的虔诚,对于生活的美好追求!对于博白人而言,籺的情结将伴随着我们的一生,一代代传承下来。
新闻推荐
犯罪嫌疑人徐某某在指认作案车辆本报讯(通讯员朱喜)2月25日18时许,博白县东平镇发生一起抢夺挎包案件,受害人驾驶摩托车回家...
博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博白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