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王力: 点亮我们学习之路

玉林晚报 2021-02-02 08:05 大字

王力先生雕像

“龙虫并雕 正音铸魂”是博物馆的主题

展馆的最后部分,播放王力先生的纪录片

说到玉林的“牛”人,出生于玉林博白的王力是绕不过的一代宗师。可是,你们知道吗?从我们踏入校园起,他就在影响着我们的求学路。

日前,在讲解员谢巧雅的带领下,我们一起走进王力博物馆,去感受一代语言学大师的魅力,让心灵开启一段穿越时空的旅行。

展馆七个部分各有亮点

走进王力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王力先生的半身铜像。铜像身后“龙虫并雕正音铸魂”八个大字正是展馆的主题。根据王力先生的成长、求学、执教、成就等内容,博物馆分为七大部分,每个部分都是满满的亮点。

馆里有互动体验区,我们可以戴上耳麦,感受“太阳”“开水”“昨日”等常用词在新民话、广府话、地佬语等方言读音上的区别;有通过影像、声音重现王力幼时读私塾的情景,恍然间已置身其中;有民十书社、大平坡水楼、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门等旧址实景重现,厚重的历史扑面而来;有上海、北京等地的“万花筒”,透过那一方小孔,能看到王力先生所处的旧时代场景……

长长的两列人物长廊里,有闻一多、朱自清、钱穆等我们耳熟能详的大家学者。谢巧雅看着这些名人学者感叹道,“这就是王力先生的朋友圈,都是那个时代一流的学者。”

勤奋好学精神值得学习

王力是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他参与制订《汉语拼音方案》,为实现汉语规范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参观王力博物馆,令人赞叹的是这样一位师从名家、在学术上有着非凡造诣,又桃李满天下的一代宗师,虽然只有高小学历,却凭着十年自修考上大学,仅隔两年,又跻身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甚至还远赴当时的学术之都巴黎求学深造。

“对我来说,与其说是天才,不如说是勤奋造就学问。”有一次,学生询问王力著作宏富的原因,先生答道:“我的脑子里装有一部《广韵》,这非一日之功。”

除了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王力心系国家、热爱祖国的情怀也同样令人动容。他在遗嘱里写道: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并不是为了穿衣吃饭。穿衣吃饭是为了生活,而生活本身还有崇高的目的,那就是为国家、为民族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参观王力博物馆,小朋友们除了感受王力先生的刻苦好学外,还可以增强对家乡的自豪感,也让王力先生学术报国、心怀乡土的精神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延伸阅读

王力

王力(1900年8月10日—1986年5月3日),字了一,广西博白县人。中国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散文家、诗人,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 主要专著

《中国现代语法》《汉语诗律学》《汉语音韵学》《汉语史稿》《中国语言学史》《同源字典》等。其重要论著编入《王力文集》。

王力故居

始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三进共十五室,坐北向南,具有南方客家民居建筑风格,位于广西博白县城兴隆西路323号,总占地面积918平方米。

王力与14箱书

王力14岁高小毕业后,因家贫失学。17岁时,父亲背井离乡,10岁的小弟弟没钱读书,王力就自己教他。村里人知道了,也有些人家送孩子来,这样他就一个人当老师,办了个“私塾”。20多岁时,又到离家20多里的一个姓李的大家族里去教书。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李家一间空房里发现杂乱地堆着许多书,有14箱之多,这些书是主人的父亲在广东有名的广雅书院读书时留下的。主人的父亲去世后,家里就没有人再看这些书了。于是他对主人说:“这些书乱堆在房子里没有人管都糟蹋了,让我借去读吧!”主人很高兴让王力替他保管。这14箱书都很有价值,经史子集都有,还有许多很好的注疏本,王力如饥似渴地逐一认真细读。这14箱书使他大开眼界,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从此才知道什么叫学问。

新闻推荐

产业“强筋骨” “造血”拔穷根 博白县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春天种蕹菜,夏天种水稻,秋天种甜麦菜,冬天种冬瓜、辣椒。通过发展种植农作物,我去年实现脱贫,现在正走在小康的道路上。”在...

博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博白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