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他们曾一起出生入死,战争结束后失去了联系 九旬老兵寻战友 暌违70年盼重聚

玉林晚报 2020-07-23 07:12 大字

庞一文展示他的立功受奖证书

“寻找1951年组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辎重第16团健在的玉林战友……不知不觉与战友们已分别近70年,你们老了,我也老了,健在之年很想与战友们见见面、叙叙旧。”这是一封求助信,写信的是97岁的庞一文老人。年轻时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如今思念战友心切,老人把信托其儿子带到玉林晚报,希望记者能帮忙寻找当年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们。

忆当年,奔赴朝鲜战场

庞一文老人住在玉林城区人民东路金鸡广场旁,近日,记者登门拜访。老人精神矍铄,思维清晰。随着老人的讲述,战争时期惊心动魄的一幕一幕,浮现在记者面前。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1951年1月,庞一文应征入伍,在博白双凤集训。同年4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辎重第16团组建,庞一文毅然加入,成为其中一员。“整个团大概有3000人,几乎都是玉林人。”庞一文回忆,在福绵训练一段时间后,大部队行军出发,道路两旁站满群众,大家敲锣打鼓欢送,场面非常热闹。途经兴业南乡、贵港覃塘后,他们在黎塘搭乘火车到辽宁铁岭,辗转到达丹东。

1951年8月18日晚,天下着蒙蒙细雨,庞一文与战友们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

辎重团的主要任务是运输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为前线队友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庞一文与战友们虽未和敌军正面交锋,但他们冒着枪林弹雨运送物资,也经历了九死一生的考验。

在战场,与战友出生入死

一天晚上,庞一文随部队来到平壤火车站附近执行任务,抢卸从祖国运来的弹药,要运往一处山沟里。然而,汽车队的闪闪车灯引起了敌军的注意,敌军立即派出两架飞机追上来,哗啦啦地放照明弹,将整块山沟照得通亮。见状,汽车队的战士们立即分两边疏散,寻找隐秘的地方躲藏。庞一文与战友们也刚好行军到此,见势不妙,赶紧躲到公路两旁。

没有发现目标的敌军岂会善罢甘休,朝着山沟就是一轮疯狂扫射。当时,庞一文躲在一个被炸弹炸开的坑里。“噔噔噔”,从敌机发出的子弹在他身边不停飞过,有的泥土、弹火甚至弹到他的身上。所幸他躲藏得好,没有受伤。“敌机经过第一轮扫射,没有发现目标,继续放照明弹,进行第二轮扫射。”庞一文说,所幸敌机没有击中汽车油箱引起爆炸,大家安然无恙。

还有一次,晚上庞一文与战友们把粮食搬运到一处山坡上,当他们执行完任务、正准备回去休息时,一架敌机冲过来就是一轮扫射。庞一文趴在草丛中,耳朵不断听到“嗖嗖”的声响,一颗颗子弹在他身旁飞过。这一次,他与战友们又成功躲过一劫。

“吃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苦,以后再经历什么苦都不觉得苦了。”庞一文感慨地说,那段枪林弹雨的经历,让他终身难忘。

归国后,近70年未曾联系

三番五次经历生死考验,庞一文在部队荣立三等功,在战场上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于他具有初中文化,组织在1952年调他到第50军担任文书。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后,庞一文和战友们陆续归国,随后就断了联系。

1956年,庞一文复员回玉林当教师,一干就是30年,1986年退休。

庞一文说,当年通讯没有如今这么发达,与战友们匆匆道别后,回到玉林很难联系得上。“有一个战友是兴业人,回乡后在古定中心小学教过书,后来不知去向。”庞一文想方设法寻找战友,但打听到的好几个战友都已离世。“他们现在还健在的话,年龄最小的应该接近90岁了。近70年未联系,不知他们过得如何。”庞一文说,“我很想找到我的战友们,与他们见一见,欢迎他们来我家里聚聚。”

您身边有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战士吗?是否曾经在中国人民志愿军辎重第16团?如果您有这方面的线索,请与记者或庞一文的儿子庞乡林联系(电话:13877530609),帮庞一文老人完成心愿。

(记者 陈君铭)

新闻推荐

博白机械化种植新“稻路”

本报博白讯日前,中央下达2020年广西产粮大县奖励资金3.07亿元,包括博白县在内共有23个县(区)获奖励。近日,在该县亚山镇民新村...

博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博白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