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会讲“涯话”的第一书记来到客家村,他是怎样带领村民摘掉“贫困村”帽子的? 罗烈,“涯话村”巨变少不了他

玉林日报 2020-07-05 07:27 大字

▲罗烈(右一)在合作社询问鸭子出栏情况

新闻核心

村里自来水通了、道路硬化了、危房变成安全房,贫困户全部进行了特色种养……两年多来,博白县新田镇百岸村的村民见证了村里这一桩桩可喜的变化。而变化的启动者,正是玉林市交通运输局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罗烈。自2018年7月驻村以来,罗烈始终不忘初心,心系贫困群众,带领村民向“富”而奔,使百岸村于2019年顺利脱贫摘帽。

冲破语言关,融入百岸村大家庭

初到百岸村,拦住罗烈的第一个难题便是语言关。村民的普通话不流利,有些甚至不会说普通话,而罗烈又不会说客家话,双方的交流成了一道坎。

“只要想学,办法总比困难多。”罗烈这样鼓励自己。入村第一天简短见面座谈后,罗烈就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民情、村况。一开始,因为语言不通,罗烈和村民交流存在困难,他连说带比划,还请村干部帮忙翻译,努力学习着客家话。他试着用当地语调来表述,讲不清楚就反复讲,听不明白就虚心问。在与村民不断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他很快就学会了客家话,与村民也渐渐熟络,融入了百岸村这个大家庭,村民都亲切地叫他“罗书记”。在闲暇时,村民喜欢和他唠唠嗑、话家常,遇到困难也愿意第一时间找他商量解决。

基础设施建设,让百岸村“脱胎换骨”

融入群众只是第一步。罗烈深知,必须要做出实事,村民才会真正认可自己。罗烈和村“两委”班子制定了《博白县新田镇百岸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积极与百岸村的后盾单位联系,争取资金,不断完善百岸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让百岸村得以“脱胎换骨”。2018年7月以来,罗烈带领村“两委”为百岸村落实饮水工程、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项目6个,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05.89万元。

“走出门口,再也不是坑坑洼洼的黄泥路了!”村民蓝元胜告诉记者,村道实现硬底化建设后,他们出行可太舒心了。

同样令村民兴奋的是,百岸村自来水入户工程项目同年竣工。“自来水用着方便,水质也好,比之前的井水强太多了。这得感谢罗书记和村‘两委’呀!”贫苦户王云提起家中安装自来水一事,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此前,他吃的是井水,水质一般,每次还要费劲提水,很不方便。是罗烈带人加班加点,把自来水免费给他接到了家里。

此外,罗烈积极联系相关部门和后盾单位,落实了108万元资金,用于百岸村村委会办公楼的建设。村委会办公楼的落成使用,不但巩固了党组织活动阵地,也为凝聚党员、服务群众提供有力保障。罗烈还积极争取将村支部阵地建设纳入帮扶计划,向后盾单位争取资金11万元完善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各类软硬件建设,购置了电脑、打印机、空调、桌椅、文件柜、文件盒、宣传展板等急需的办公设施,并将各类制度进行了上墙、上展板,做到了公示有展板、宣传有橱窗。从此,全村党员干部的精气神为之一振。

合作社带动发展,村民腰包鼓起来

“没有特色产业,村民们就没有稳定收入。”如何破解村民增收难题?这是罗烈挂在心上的一件大事。

罗烈与村“两委”班子成员选产业、找模式,入户走访、召开群众大会讨论产业发展项目,走适合自己的路子。最终,罗烈通过引导百岸村的致富带头人成立合作社发展沃柑种植并套养鸡鸭鹅,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目前,百岸村种植沃柑6.67公顷,三华李3.33公顷,鸡鸭鹅5000多羽,29户贫困户入股合作社,同时吸纳贫困劳动力到基地务工。“我在合作社做工,月工资有两三千元,加上每年还有分红,比出去打工都强。”贫困户蓝国文如是说。

“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罗烈常常念叨着这句话。为真正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他绞尽脑汁想办法。对有能力的贫困户,他通过鼓励其发展特色产业、劳动力输出等方式提高收入;对于没有能力的贫困户,则通过政府兜底、申请社会资源救助等方式解决其生活问题;对于因学致贫的,他积极联系助学资源……罗烈总能通过多种手段,为贫困户找到摆脱贫困的方法。罗烈还积极发动贫困户发展优质水稻、养猪、养牛等特色产业,目前百岸村的贫困户全部进行了特色种养,家庭都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2019年,百岸村顺利脱贫摘帽。如今,行走在百岸村,在绿树红花掩映之下,一栋栋农家楼房焕然一新,一条条水泥路纵横交错,一个个村民脸上挂着笑容……

“看到村里不断地发生新变化,心里是真高兴!”罗烈说,他将继续努力,让百岸村这片土地更加美丽。

新闻推荐

第三批自治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推荐对象公示

根据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两新组织党工委《关于做好第三批自治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推荐评选工作的通知》精神,经...

博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博白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