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文化的一座丰碑 《玉林文化大典》出版记述
2011年1月11日,中共玉林市委办公室、玉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研究编纂<玉林文化大典>(系列丛书)工作方案》的通知,标志《玉林文化大典》研究编纂工作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接到两办的文件,作为策划推动此项工作的发起人,我倍感激动和由衷高兴。读完正文,细看文件落款日期 2011年1月11日。啊,年月日中包含了5个“1”,心想,这真是机缘巧合呀,是否预示将来能拿“五个一工程”奖啊!过后,我和同事私下说:我们就把它称作“5个1工程”,精品策划、组织实施吧。
策划研究编纂《玉林文化大典》工作,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过程。记得2005年8、9月间,市委、市人大任命我担任玉林市文化局党组书记、局长,时值推进玉林文化事业建设的大好时期。玉林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广西地级市中排名一直靠前,但文化建设长期滞后经济发展,文化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文化服务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到市文化局工作后不久,一次在市委、市政府大院散步时遇到时任市长金湘军,金市长问我:“李克,玉林文化是什么?”对这个提问,因刚到文化部门工作,我确实未做过系统性的思考,也没有现成的答案。我只能回答:“金市长,用三言两语,或简短的语言概括玉林文化是什么,我确实还不能回答您,容我慢慢梳理后再回答您吧。”其实,当时对“玉林文化是什么”或者“玉林文化的代表是什么”,不管文化行政机关管理人员,还是院校的专家学者,以及民间的文化学者,都在进行积极的探讨,也引发了不少热议和争论。也许是基于这种情形,金市长才会对我这个文化部门的新任主官作出这样的提问吧。
“玉林文化是什么”、“玉林有什么文化”,金市长的一席问话,无疑给了我莫大启示。作为文化部门的负责人,我觉得自己应该义不容辞在这方面有所侧重,有所作为。带着这一意识,在完成繁重的日常文化管理和文化建设的同时,玉林市文化局先后组织、协调、推动这一方面的工作。相继于2007年与市政府研究中心联合编纂了《新农村新文化》一书;2009年组织编纂了《玉林文化遗产》,同时又与玉林日报社联合编纂了《奔腾的南流江》两书;2010年组织全市文化部门调查、挖掘、整理汇编了7卷本的《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资料汇编》(每个县市各一卷)。可以说,完成以上著作的研究和编纂,对“玉林文化是什么”“玉林有什么文化”有了一个概貌性的映象,但离能够系统、全面、准确回答“玉林文化是什么”“玉林有什么文化”仍有较大差距。
2009年底,一次在向时任市政府常务副市长戴毅汇报工作时,戴常务问我:“你们搞些文化工程呀。”我说:“有呀。我们正在推进乡镇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服务中心、玉林市博物馆、玉林市图书馆新馆、玉林市群众艺术馆新馆、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项目的建设。”戴常务说:“这些都是‘硬’工程,‘软’工程你们也要做呀。”“‘软’的我们正在策划创作一部舞台艺术精品。”对我的回答,戴常务没有再表示什么。是的,就当时的实际,我们在着力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但‘软’的文化工程还推动不够,这次与市领导的对话,应该说进一步启发了我的思维。
2010年上半年,在与致力于研究玉林本土文化的玉林师范学院杨天保教授的交往交流中,我们萌发了文化行政部门与院校合作研究编纂《玉林文化百科》(《玉林文化大典》的初名)的设想,双方都对这一课题产生了浓厚兴趣,可以说是一拍即合。
有了想法,我们即着手编制《玉林文化大典》(确定研究方向后,由《玉林文化百科》改名)框架,初始设想《大典》共分11卷,250万字。内容包括:总论、自然文化景观、制度文化、文化胜迹·经政和文教、文物、文化名人、非物质文化遗产·族群文化·语言文艺·民俗科技、现代文化建设。有了比较成熟的方案后,2010年11月,玉林市文化局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开展研究编纂《玉林文化大典》(系列丛书)的立项申请。市委、市政府对研究编纂工作高度重视。2011年1月11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正式印发《研究编纂<玉林文化大典>(系列丛书)工作方案的通知》,成立了研究编纂委员会,市委书记金湘军、市长韩元利和玉林师院主要领导担任委员会主任。由此,研究编纂工作正式启动。经过进一步明确编纂思路,确定丛书书目 丛书文本总指标 遴选分卷负责人 确定分卷目录 组建分卷团队 设立基层工作站 具体分工到人等一系列磨合工作,合作双方于2011年6月14日在玉林师范学院正式签订《关于开展<玉林文化大典>(系列丛书)课题研究的合作协议》。时任玉林师范学院院长谢尚果,玉林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满昌学出席了签字仪式。满昌学在讲话时指出:《玉林文化大典》课题研究,为“敢为天下先”的玉林精神寻找文化之根,为全面实现“富民强市”新跨越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这是全市文化建设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文化喜事。我代表玉林市文化局在协议上签字,谢尚果院长代表玉林师范学院签字,明确我和杨天保教授为课题主持人。协议还约定研究编纂工作自2011年1月起至2013年12月31日止完成,嗣后付梓出版。
人事有代谢。2011年11月底,我履新玉林市审计局,市文化局负责研究编纂课题主持人的接力棒传给李锦第局长。2014年年底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三局合并,接力棒又传至覃展西局长手中,2017年年初,接力棒再次传至梁卫东局长手里。玉林师范学院也经历了谢尚果院长、梁伟江院长、贺祖斌院长、王卓华院长四位院领导接力负责。2018年9月,市委、市政府再次调整编纂委员会,黄海昆书记、韦韬市长担任委员会主任。更为难得的是,玉林师范学院的课题主持人杨天保教授于2013年9月调到广西民族大学任职,仍然全力负责院方研究编纂的组织、统筹、协调工作。好事多磨,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历经八年,《玉林文化大典》于2019年11月底成书付梓出版。今天,呈现在读者面前的《玉林文化大典》共7卷。包括《总论卷》《人物卷》《教育卷》《文艺卷》《文物卷》、《方言卷》《民俗卷》,共231万字,1300多张图片,前所未有,蔚然大观。
《玉林文化大典》的出版,可以说是玉林历史文化研究的一件大喜事。《玉林文化大典》从历史性、科学性、文学性、可读性的角度去研究、梳理玉林市的历史文化资源,全面翔实介绍玉林文化形成的自然生态条件,玉林文化的主要呈现方式、玉林文化的地域特色、玉林文化在八桂文化中的地位与价值。《玉林文化大典》挖掘传统资源的“文化力”, 展示玉林文化底蕴和玉林文化独特魅力,重塑玉林文化形象,凝练本土性的“后发优势”, 对于改善玉林发展环境,增进区域发展的文化自信,做大做强现代文化产业,促进玉林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建设富裕文明美丽和谐新玉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感谢为《玉林文化大典》研究编纂工作付出辛勤努力的各级各部门领导、专家、学者,感谢深入田间、地头、村庄、社区、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进行调查、挖掘采风、收集整理第一手资料的所有编纂人员。感谢编纂委员会项目研究办公室的李丽阳、周桂民、宋永忠(同时主编《教育卷》)三位同志。特别是李丽阳、宋永忠两位同志是自始至终历经八年负责项目研究的组织联络工作。
文风引领世风。文化是决定社会制度形成的原始基因。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社会制度。社会制度又是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和成就。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玉林文化是什么”“玉林有什么文化”,我理解玉林文化就是玉林地域上的人民群众所创造、传承、发展的以广府文化和客家文化为两大主体的地域文化。其间两大主体文化之间有独特性,但更多体现出一种相互融合,相互同化的趋势。一段时间以来,所热议的玉商文化、鬼门关文化、侨乡文化、大容山文化、南流江文化等都是从两大主体中产生的次文化,或者说是主体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广府文化是一种移民、兼容、开放的文化。既传承发扬了中华传统文化,又开拓创新求新求变、开放包容、敢为人先,同时注重实干,崇商重利。
客家文化的基本特质是儒家文化。客家人使用的客家话被誉为古汉语的活化石,客家文化同时具有移民文化与山区文化的重要特质。念根睦族、劬勤创业、崇文尚武、耕读传家、团结奋进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特质。
不论广府民系,还是客家民系,对于老一辈人来说,求富求贵是大多数人所秉持的传统文化心理。对属于广府民系的族群来说,则偏向于求“富”,以开办商贸实业牟利;而对属于客家民系的族群来说,则偏向于求“贵”,崇文重教、耕读传家。以致于今日以广府民系占主体的玉州、福绵、北流、容县、兴业五县(市、区)商贸与实体经济要较之于以客家民系为主体的博白、陆川发达一些。而在20世纪70年代,陆川、博白则在全国率先实现粮食生产跨纲要目标。博白更一直是水稻优良品种培育重点县。
时代在发展,文化在融合。特别是信息科技的高度发展,时间与空间已经在变短变小,经济发展方式、生活方式、自我价值的实现方式在不断创新,但决定这种创新的依然是文化自信基础上的自我创新。
《玉林文化大典》出版了,希望我们能从中传承和弘扬玉林的优秀传统文化,求新求变,为玉林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加强大的文化自信、文化力量和文化软实力。
新闻推荐
博白大幅提高村(社区)干部报酬待遇 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活力
本报讯(记者陈立萍通讯员叶子祥)“工资待遇有了提高,我们干事的劲头更足了。”近日,博白县三滩镇亚桥村党支部书记何衍勇对记...
博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博白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