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到33万元的跨越 博白县凤山镇白马村产业富村记

玉林日报 2020-06-20 15:14 大字

▲白马村番石榴种植基地内,农户们正在精心护理果树。(本报记者 张翔 摄)

走进博白县凤山镇白马村村委会对面的果园,翠绿的番石榴树一片连着一片,累累果实压枝头。“新梢长得太长要进行摘蕊,树体枝条过密或是太高时,要将过高和过密的枝叶剪掉,这样可以减少养分虚耗。”6月,正值高温时节,61岁的脱贫户徐宏光戴着草帽,弯着腰在地里摘蕊和修枝,没多久,后背就被汗水浸湿。

徐宏光工作的果园就是白马村番石榴种植基地,在这里与他一样从事果树护理的还有十多位村民,他们工作一天可以拿到70元的工资,月收入约1000多元。除了在基地工作,徐宏光还获得了村里提供的公益性岗位 保洁员,工作轻松,离家又近,每月还有1000元收入补贴家用。去年,徐宏光不仅成功摘掉穷帽,还住进了温暖舒适的新楼房,日子越过越红火。

“白马村是‘十三五’时期贫困村,2017年以前,白马村没有村级集体产业,村集体经济为零。村里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外出务工谋生,村民收入水平较低,贫困人口较多。如何才能确保如期脱贫?还得靠产业。”白马村驻村第一书记骆良松感叹道。

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白马村坚持“农民增收、产业富村”的战略,大力发展扶贫产业,通过打造特色产业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2017年,该村通过村民小组会议协商和多方考察,决定种植番石榴12亩,通过打造番石榴种植基地,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同时,成立了白马村村民合作社,对基地进行专业化管理,并引导当地贫困户到基地务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近年来,番石榴种植基地规模不断扩大。2019年,基地番石榴种植面积已达22亩,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底,基地为村集体经济增收已达27703元,解决本地贫困劳动力就业20多人次。

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激发了该村内生动力和发展潜力,还激发了群众干事创业的活力。村民冯锡宗原本在外地做生意,于2017年回到白马村任村委会副主任,并团结带领村民大力发展番石榴种植。看到家乡发展势头越来越好,冯锡宗感到更有干劲。今年,他乘势而上,包下了村里55.8亩丢荒水田种植水稻,成为村里的水稻种植大户。“水稻的长势不错,今年应该是个丰收年。”冯锡宗看着稻苗上颗粒饱满的稻穗开心地说。

“在合作社的发展带动下,赵国金也种植了水稻205.77亩,单冯锡宗与赵国金他们两户就已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61万元。今年番石榴长势也不错,预计年收入可达5万元以上。”提起今年的村集体经济收入,村支书冯锡春脸上乐开了花。他告诉记者,白马村还采取“入股分红”的合作模式来增强自我“造血”功能,通过合理利用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入股企业,实现了村集体稳定收益,推动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2017年以来,白马村先后入股博白丰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广西中农富玉国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博白县富山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村集体经济每年获得稳定收益,2019年分红收入达20万元以上,2020年分红收入预计可达23万元以上。

“村里还有2亩鱼塘发展水产养殖,预计2020年村集体收入可达33万元以上。” 冯锡春表示,“村集体经济的壮大让我们发展内劲更足,我们将继续依托村民合作社持续发展特色产业,带动更多村民脱贫致富。”

新闻推荐

暖心! 热心群众为巡逻队员送荔枝

本报讯(记者曾维栋通讯员秦昌林)近日19时30分,博白县公安局值班室上演了暖心的一幕:一名热心群众骑着三轮车送来十多件爱心礼...

博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博白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