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白县凤山镇龙城村: 原生态特色经济带出好风景
每年3月是龙城村杨梅成熟的季节,很热闹。
这是龙城村最老的龙眼树,据说已有200多年的树龄。
龙城村还保留有不少已经废弃的石灰窑。
龙和湖湖底至今还有不少石灰石。
美丽密码:博白县凤山镇龙城村人杰地灵、土地肥沃,有着杨梅之乡、桂圆之乡、石灰之乡的美誉。近年来,在当地党委、政府和驻村工作队的大力支持及帮助下,龙城村积极推动人、地、钱“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激发乡村振兴的内在活力,致力于探索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
1.三月杨梅,催生产业
每年阳春三月杨梅成熟的季节,走进博白县凤山镇龙城村,有两种风景很特别:从龙城村穿境而过的二级公路两边有几十个摆卖杨梅鲜果、杨梅酒的摊点,来来往往购买产品的消费者不少;在龙城村的山岭上,有连园翠绿、红星镶嵌、乌红晶亮、饱满水灵的杨梅。每到杨梅采摘时节,杨梅山很热闹,除了每天有村民在采摘杨梅外,还有不少游客慕名前来采摘游玩、拍摄。
据了解,龙城村村民凭着丰富的山地资源,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杨梅种植,做强做大传统的名优绿色产品。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龙城村农民纷纷上山开荒,种植杨梅。经过开发荒山、绿化荒山,过去光秃秃的荒山如今都种上杨梅,全村95%的农户建有家庭果园或育苗嫁接基地,山上种果树、山下育果苗的劳动景象随处可见。龙城村最多杨梅树的时候超过666公顷,成为博白县杨梅种植生产的基地,“杨梅之乡”的美誉由此而来。
龙城村种植的杨梅酸甜适度、品质好、口感好,对龙城村人有着鲜明的印记。村民刘德海介绍,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开始,每到杨梅成熟的季节,村民拉着杨梅到周边城镇叫卖,大概从那时起,龙城村杨梅就走上商品化之路。后来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龙城村村民看到更大的商机,他们组织村民到广东、云南等地考察市场,扩大杨梅的销售范围。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村里有杨梅合作社,收购上来的杨梅采取空运和高科技保鲜手段,提升杨梅的保质期和附加值,使得龙城村杨梅走得更远了,远销北京、广州、深圳、长沙、上海等大城市。
龙城村驻村工作队员李发平说,杨梅对龙城村人来说不仅是“绿色银行”,还因为村里种植有大量的杨梅树,带动了乡村旅游采摘游,成为春天最受欢迎的一条线路。
2.桂圆加工,远近扬名
跟随龙城村的村支书刘振柳在龙城村行走,我们发现龙城村里有不少古老的龙眼树,刘振柳说,剥龙眼肉,加工桂圆,也是龙城村特有的传统经济项目。
龙城与龙眼有联系吗?问及龙城村是怎么得名的,刘振柳笑着解释,龙城村最高的一座山,叫天子印,环绕着天子印绵延山岭就像一条龙蜿蜒盘旋而来,于是取名龙城。龙城村最早在这里安家落户的村民是从福建过来的,龙眼树也是那时候从福建移过来种的。
在龙城村竹山脚村民小组,有一棵200多年树龄的龙眼树,刘振柳说是他奶奶种植的,果树挂果最多的时候有几十担过千斤龙眼,现在,树老了,挂的果也少了,只有两三百斤左右的龙眼。
据了解,龙城村的龙眼有很多,桂圆加工也是龙城村的传统产业。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早期,龙城村部分生产队以生产队为单位进行桂圆加工,八十年代则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桂圆加工,九十年代在村委的引导下大规模加工桂圆肉,发展至今,桂圆加工已成为龙城村农民的一项重要家庭经济收入。
刘振柳说,龙城村几乎家家都建有加工桂圆的烤房(龙眼炉),不少家庭小作坊还配有大型烘干机。每年到了龙眼上市季节,村民除了收购本地龙眼进行桂圆加工外,还到大新县、平南县、武鸣县以及广东省高州市、廉江市等龙眼生产地区收购龙眼鲜果,运回来进行桂圆加工。
龙城村加工的桂圆品种以石硖、广眼、大乌圆为主,果实色泽橙黄,大小均匀,肉厚晶莹,清甜爽口。经加工成的上等桂圆肉,色似琥珀,透明而有光泽,松软而稍带弹性。龙城村加工的桂圆肉以其颗粒完整、色泽金黄、营养丰富而饮誉海内外,产品远销新加坡、美国、日本、加拿大等。
3.龙和石湖,蕴藏故事
在二级公路边的龙城村龙湾胫,至今还有十几条石灰窑的遗址,这里曾经是龙城村人引以为荣的一个产业。当年龙城村生产的石灰以粘性强、纯度高、色质好而著称,在玉林、北海、钦州及广东湛江等地区的石灰市场备受青睐,占有巨大的市场份额。
龙城村的石灰石,大多数是从湖里采挖的。在一个叫龙和的地方,有一个大湖,水面上不时有鱼跃出来,还有白色的鸭子在游来游去。“这是龙和湖,表面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但是湖很深,底下都是石灰石,没有泥的。”刘振柳说,整个龙城村有六七个这样的石灰湖,这些石灰湖里挖出来的石灰石,烧出的石灰洁白、韧性强,品质很高。
龙城村驻村工作队员秦幸介绍说,龙城村生产石灰曾经有一整套严密的程序,从挖掘石灰原料、烧制锻锤石灰、销售石灰产品,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石灰生产行业的发展不仅推动了龙城村经济发展,同时还给龙城村农民以及附近乡镇的农民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岗位,带动他们一起致富。鼎盛时期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当时村里有40多条石灰窑,一条窑可以烧10吨石灰,能卖8万元左右,为村集体和村民带来财富。
2005年之后,龙城村不再烧石灰了,但是遗留下来的几十条石灰窑和一些石灰湖,依然让人想起曾经辉煌的产业。
龙城村曾经因为集体经济雄厚,成为玉林市粮食生产重点村,成为自治区农业厅新型农民培训示范基地。而今,因为绿色经济发展势头旺,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很大的潜力。杨梅采摘、桂圆加工,还有石灰湖和石灰窑遗址,也是乡村旅游的好线路。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带领下,龙城村委将这些绿色原生态经济与脱贫攻坚、环境治理、乡村振兴等工作相结合,探索创建具有乡村旅游功能的生态文明小康村,聚焦生态功能定位、自然资源禀赋、民族民俗文化,打造形成多种业态融合支撑的乡村全域旅游新格局,以绿色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带动村民群众增收致富。
新闻推荐
犯罪嫌疑人指认现场。本报讯(记者温驷昌通讯员秦昌林)近日,博白县公安局刑侦大队破获7年前系列盗窃案,抓获犯罪嫌疑人刘某。2...
博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博白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