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那座祠

玉林日报 2019-12-11 07:34 大字

佩玉公祠。

村里那座祠叫佩玉公祠,坐落在博白县新田镇美沙村充美屯,是熊氏七世祖宗祠,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佩玉公祠是典型的岭南建筑风格,青砖瓦房,格局恢弘,线条硬朗,虽然经过漫长岁月的风雨侵蚀,但墙壁上的彩色雕刻图依然清晰可见,大门前的两根漆红大石柱依然坚守挺立,掩映在翠竹丛中的佩玉公祠依然器宇轩昂。

耕读传家,佩玉公祠是温暖的乡愁

爷爷说,熊氏先祖来自广东东莞,清康熙年间搬迁至此垦田开荒,掘石筑巢,耕读传家。勤俭节约是先辈们留下的传统美德,八世祖熊嗣公去世得早,留下年轻的八世祖母何妙莲和年幼的儿子熊正彬。身材矮小的何老祖母温柔善良,勤劳能干,她孝敬公婆,与乡邻友好相处,靠勤俭节约把幼小的孩子养育成人。她一直未再嫁,何老祖母的美德被传为佳话,村长在当时的博白县城为她立了贞节牌坊。

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正彬渐渐长大,他不仅读书用功,年纪轻轻就中了秀才,还精打细算置下了不少田产,并在当时的博白县城置下了好几个档口。正彬公的用功是出了名的,据说有一年的五月节(端午节),母亲将做好的米粽和蜜糖送到儿子的书房,儿子竟将米粽蘸着墨水吃了也毫无知觉。正彬公的节俭也是出了名的,据说家里每一颗小小的豆豉总被他掰成两半,分给他的儿子们就饭吃。

为了鼓励孩子们读书成才,正彬公成立了“蒸尝”(相当于现在的基金会),他将每年田里收成的稻谷留一部分,加上在博白县城的档口租金,用作蒸尝物资,奖励族里读书、立了功名的孩子,叫做蒸尝奖。争取得到蒸尝奖励成了孩子们读书上进的动力,佩玉公祠也成为子孙们勤奋好学的坐标,成为许多离开家乡、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后世子孙永恒的、温暖的乡愁。

抗日救国,烈士还乡如此悲壮

20世纪20年代,这座平静了100多年的宗祠再也不能平静了,因为佩玉公祠的后世子孙血管里涌动着跟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滚烫的热血。

1920年,美沙村有了自己的战斗堡垒。当时在玉林高中读书的熊步蟾(熊桂辉)、熊瑞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和在博白县中学入党的熊表柱等3人一起回到村里,组建了博白县第一个党支部中共美沙支部,熊步蟾任党支部书记,他们领导本村群众进行减租减息斗争,使贫苦农民得到实惠。

1937年,日本鬼子来了,在南宁读高中的熊景昇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组织读书会,通过宣传、演出等,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动员群众支援抗日,并组织民兵进行军事训练,做好抵御日军进犯的各种准备工作。

1944年秋,熊景昇被任命为博白县委书记,他积极组建博白县民主抗日自卫军,和党内的其他同志回到佩玉公祠,开始策划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动员族人们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在他的影响下,族人们积极筹枪、筹粮、筹钱,那一年,村里就有88位青壮年加入了民主抗日武装起义队伍,他们中有的是父子,有些是同胞兄弟。

1945年,博白县民主抗日自卫军在双旺起义后,在县内辗转活动,攻占了六永等十余个国民党反动派盘踞的乡公所,建立了一批乡村民主政权。后来,国民党反动派调集兵力对自卫军进行重重镇压,2月26日,自卫军在东平绿吊村遭到敌人包围,终因寡不敌众,46名抗日自卫军不幸壮烈牺牲,其中就有县委书记熊景昇、支队长熊景亮、指导员熊福菖、县委宣传员熊景富、熊福权、熊福璋等熊氏族人13人,再加上在各个革命时期斗争中牺牲的3人,熊氏族人被民政部门确认的烈士共有16人。

青山泣血,河水呜咽,佩玉公祠又添新“魂”。熊氏族人擦干血泪,铭记烈士遗愿,陆续加入中国共产党,继续参加革命斗争,在美沙村成立地下联络站,为党传递情报和接送革命同志过境等,一直坚持到博白解放。

岁月悠悠,寻找自己内心的根

白云悠悠,岁月无声,佩玉公祠静静地守候着它的子孙们。因为它知道,子孙们无论走多远,无论走到哪里,总会像归鸟一样回到最初出发的地方。

翻开佩玉公祠泛黄的族谱,每一个名字都是一条河流。“使一族如一家,一家如一人”,佩玉公祠不仅维系着宗族的根,更维系着文化的根、信念的根。

文化大革命期间,佩玉公祠遭到严重破坏,昔日肃穆庄严的祠堂只剩断瓦残垣。

后来,族人们慷慨捐资修缮了祠堂,再后来,村里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族人们捐款修整了杂草丛生的泥泞小路和周边环境,祠堂左边修建了宽阔的停车场,村里还成立了熊氏狮子队。每逢节庆,熊氏狮子队的锣鼓声便响起来,狮子便舞起来,佩玉公祠也热闹起来,熊氏子孙集结在祠堂里,给先人敬上一炷香,斟上一杯酒,在袅袅的青烟中缅怀祖先功绩,鼓励后人积极上进。先辈们的荣光,就这样被一代代地铭记和传承。

近年来,村党支部在村小学腾出地方建起了博白县民主抗日自卫军纪念馆、博白县新田镇美沙村革命烈士陈列室,一批批曾在这里工作过的老同志回来看望,久久不愿离去。因为他们记得,在佩玉公祠,当年在这里参加革命的一位女同志生下了一个孩子,就取名“佩玉”,长大后的“佩玉”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们走进静静的青砖祠堂,感受着这里散发出的一缕缕厚重的历史气息,他们感觉从未有过的心安和沉醉,因为这里有他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一砖一石,一檐一瓦,甚至滴滴答答的下雨声,同志们的脚步声,都如从前一样。

美国作家辛格曾说:“我们正生活在一个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根的时代。”我想,如果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祠,那他的内心就有了根,有了路标,有了方向。

新闻推荐

突击检查“隔夜酒驾”

连日来,博白交警大队开展客运车辆驾驶人“隔夜酒驾”突击检查活动。该大队组织警力分成多组队伍来到县汽车总站、客运公司...

博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博白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