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它是寒冷冬季不可或缺的家什;现在,它是他珍藏的温暖记忆 火笼,冬天里的一把火
▲凌江为记者讲述关于火笼的记忆往事。
▲过去用来取暖的火笼。
在电器还没普及的年代,火笼是很多家庭的取暖“神器”。特别是农村,火笼是寒冷冬季不可或缺的家什。在火笼里放一个瓦钵,烧火做饭之后,取柴火灶膛里刚烧完的还通红通红的柴火,用火铲铲进瓦钵,加点木炭,再用热灰盖住,慢慢地让其散发出热气,用来取暖、烘烤衣物。火笼,温暖了那一代人的记忆。
冬天的取暖神器
54岁的凌江,是博白沙河镇沙河村大旗屯人。20世纪70年代,凌江家里有3个火笼,爷爷奶奶各用一个,爸爸妈妈用一个,这些火笼全是擅长竹编的堂叔凌英成用竹篾手工制作而成。火笼的外表是用竹皮编织的灯笼形状,闻之有一股竹子的清香,笼子中间套放着一个大小合适的瓦器火盆,用来装炭火。那时农村家中都是用柴火灶,餐后将多余的炭火收集到火盆里,放入火笼中,然后就可以安逸地享受着温暖。
在凌江的童年记忆中,冬天没有任何先进的取暖设备,也无钱添置更多的御寒衣着,为抵御寒冷,家中小孩每人自觉参与游戏活动,当地人称摸营,打狗夺地盆等,人人都锻炼出健康的好身体。当潮湿阴冷的天气来临,全家人就用自制的火笼取暖,熬过无比苦寒的冬天。
小时候,凌江和爷爷睡在一张床,每当夜幕降临,爷爷就把火笼拿到床上,甚至放到被窝里,爷孙一起共享天伦之乐。木炭的热气,透过竹孔蹿出来,热乎乎的,凌江将冻僵的小手放上去,温暖就会透过掌心传递到全身,心里也温暖了起来,瞬间就忘记了窗外凛冽的寒风。爷爷怀里的那个火笼,温暖了他的整个童年。
小小火笼作用大
火笼不仅可给人取暖,还可以用来烤红薯和土豆,暖的不仅仅是身体,还有童心。被烘烤的红薯非常香,吃得有滋有味,成为了凌江童年时光最美的回忆。
火笼有时也当“烘干机”。在阴雨连绵的天气里,衣服没办法晒干,奶奶就会拿出火笼来烤衣服尤其是小孩子的尿布,那时候的衣服都很单薄,烘干并不难,火笼成了奶奶的好帮手。凌江记得有一次,奶奶叫他帮烘衣服,由于贪玩,他把衣服铺在火笼外烘着,自己就出去玩了,玩一会回来发现衣服被烧了一个洞,为此他被奶奶臭骂了一顿。
凌江的老家靠近南流江河岸,为了生计,爸爸一年四季都到江边捕鱼贩卖谋生,带上自制的鱼网,冬天的时候还带上火笼。凌江七八岁的时候经常跟着爸爸去捕鱼,爸爸挑着一根扁担,一头挑鱼网,另一头挑竹箩筐,箩筐里放有一个备用火笼,来到江边。
寒冷的冬天,捕鱼前,小小的凌江便负责在江河岸边拾柴,让爸爸生一堆火,烘暖身体。木柴烧尽,取上火炭,放到火笼里又能取暖几个小时。晚上,爸爸在江边摆放捕鱼网,在网中间放一些拳头大小的石头,大概两个小时后就把网收起来,网上就挂满了大大小小的鱼,密密麻麻,一条条抓到罗筐里,过秤足足有七八公斤。第二天清晨,把鱼拿到集市上卖,全家人一天的吃饭问题就解决了。
现代御寒电器取代火笼
20世纪80年代,爸爸洗脚上田,不再捕鱼了,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博白县沙河中心小学一名人民教师。凌江也到武警百色地区平果县中队入伍。家里有了固定的经济收入,一家人的生活慢慢好起来了。1987年10月,凌江退伍返乡,成为博白县沙河镇双山初中的一名教师,之后又被调到沙河镇、顿谷镇政府工作。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凌江一家的生活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2014年,凌江一家搬到了博白县城生活,家里早已不再使用火笼,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各样的取暖电器,电热毯、小太阳、暖手宝、暖水袋等现代御寒“神器”,应有尽有,既方便又安全。凌江还在新家的每一个房间都安装了制暖空调。寒冷的冬天,打开制暖设备,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拉家常、看电视,其乐融融。
虽然如今生活条件好了,但凌江仍然时常忆起儿时烤火笼的情景,以及那一张张慈祥的笑脸,那一段段朴实温馨的农家生活,“每当想起那些火笼往事,就感到心里暖暖的。”凌江表示,虽然火笼已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它带给他的温暖记忆一直伴随着他,甚至化为了一股激励他前进的动力。
新闻推荐
黄子衎叔叔与我合影黄子衎叔叔是一位资深的博白中学老校友,虽年过八旬,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堪称校友群里最活跃的发帖劳...
博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博白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